“卖官局长”被拿下都是权力任性惹的祸

发布时间:2017-03-02 10:28 阅读量:47 日记本:《我的笔记》

身为公安局长竟明码标价、卖官鬻爵;为筹钱买官,公安局11名中层骨干各尽其能,或收“保护费”,或设小金库,大肆行贿,极大地破坏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来源于:新华网 2月27日)

显然,买官卖官、行贿受贿,是党纪条规所明令禁止的。但是,居然有人将买官卖官“正常化”、“合法化”,收钱给“帽子”,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实在是“疯了”。那些买官卖官者,已经将什么叫廉耻,忘得一干二净了。卖官者,卖掉的不仅仅是官位、官帽,还有官德、形象、民心,实在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俗话说,有需求,必然有市场。“卖官局长”之所以热衷于“卖官”,并且不论贵贱,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需要“官帽”的官员、下属,实在是多。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人索取官帽,“卖官局长”又从何卖起。这反映了目前很多地方想当官的人实在是多之又多。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当官不是为了替人民谋利益,而是为了个人得实惠,“升官发财”的腐朽思想在很多人的心灵深处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目前,虽然我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途径和渠道非常之多,权力机关监督,上下级相互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监督、党内监督、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等等,但是仍不能有效防止腐败情况的发生和蔓延,这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其中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不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很多单位的“一把手”,无论是干部升迁,还是工程项目启动,等,都是“一人说了算”,失去民主监督的绝对集中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腐败现象,向来都不是孤立的,在腐败官员身边,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腐败关系网。据调查,作为一个当了12年局长的老公安,辗转三地,在5年之间,收受11名公安局中层骨干人民币67.3万元、美金0.8万元,何其胆大,何其贪婪!就这样,腐败分子之间的行贿受贿,变成了一对多、多对多的复杂关系。就这样,你腐我腐大家腐,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毕竟是少数,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断喝一声、制止一回的人少了、没有了,很多官员想不腐败都难。

总之,党同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腐败不除,国家无以立本;腐败不除,政党无以立威;腐败不除,政府无以立信。把类似湛岳登的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的队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显示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不管什么人,不管职务有多高,功劳有多大,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查处,决不手软。(文/刘春霞)

“卖官局长”被拿下都是权力任性惹的祸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