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精准不能靠“救济”
扶贫要精准 不能靠“救济”
看报道,年关将近,一位扶贫干部揣着钞票、拿着白面来到贫困户家中慰问。然而,老乡摆摆手,拒绝了。“吃救济,饿断气。我不能要。”(1月9日《人民日报》)
所谓“扶贫”,是指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其核心就是要通过政府扶的方式,真正把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而不能只想着 “救济”, 靠政府发钱维持着,拉着手能站着,撒开手就瘫下,这个“脱贫成果”就相当脆弱了。
“吃救济,饿断气。我不要。”话语简洁却显得不卑不亢、铿锵有力。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不管在任何境况下,都不能因为贫穷,就丧失了自尊、自强之心。但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有些年老体弱毫无劳动力、身患重疾、因病或者意外致贫的贫困户,扶贫帮扶干部送点“钞票”、几袋面粉等也无可厚非,但这确是杯水车薪,只能表示其对贫困户的关心,而不能解决根相问题,对于这样的贫困户也不必硬气,该吃“救济”还得吃,但最主要的还是政府应当给予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比如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救助和保障,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义务和职责。但对于那些虽然贫穷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要突出社会保障之外的帮扶,比如提供教育、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等方面的帮助。
坐着能拿钱,谁还起来干?对于一些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那就应当本着“扶贫不扶富、扶穷不扶懒”的原则,不能“养懒汉”,不能让其在“人穷叠加上志短”,必须对其加强正面教育,明白 “吃救济,饿断气“的道理,使其“知耻而后勇”,再加之以给项目、添措施、教技术,从而使其真正通过勤劳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所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当要在不折不扣落实针对所有贫困户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整合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重点在产业扶持、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方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到户政策措施,确保贫困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彻底改变穷困面貌。
扶贫要精准不能靠“救济”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