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蜗牛奖”问责重在健全机制

发布时间:2017-01-07 09:32 阅读量:82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设“蜗牛奖”问责 重在健全机制

设立“蜗牛奖”倒逼“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的“三不”干部,提振工作作风,以“负向激励”机制解决干部作风慵懒、散漫、推脱问题。记者从安徽省岳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根据《岳西县效能建设“蜗牛奖”认定办法(试行)》,该县已有6个单位和乡镇被授予“蜗牛奖”并问责,个别单位被预警。(人民网)

“慢作为”其实也是一种不作为,表面上看,有的政府部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也没做,但处理起来进展缓慢,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像蜗牛一样,半天不挪动一步。“慢作为”主要表现是,对应当履行的职责,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有关规定能及时解决而不及时解决;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慢作为”流露出的是一些部门办事拖沓作风,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出工不出力”,做事慢如蜗牛,明明半天能办完的事情,非要弄个3-5天,你说他没有做、不作为吧,他又在做,他也许还会说“我做事很认真,慢工出细活”,还有甚者,公开承诺7个工作日就能办理的房产证却被拖了55天,明明应该及时告知公众的事情,却故意刁难、推诿拖沓、态度粗暴……其根本就是心中无群众,典型的“衙门作风”,这和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象这样办事一拖再拖、久拖不决,怨气必然在群众中扩散,损害的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近年来,从严治党越来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纷纷点赞。然而,少数基层干部的“慢作为”病症却依然存在。据媒体报道,多地推行了对“慢作为”设立“蜗牛奖”并问责,这无疑会对医治“慢作为”起到积极作用,然而,有些“慢作为”,即使老百姓有不满也难以找到比较有效表达的途径,而上级部门难以对基层的“慢作为”进行有效的约束监督,因此,有必要认真疏理“慢作为”的具体表现,细化“慢作为”的问题标准,就象岳西县制定的《效能建设“蜗牛奖”认定办法》那样, 大到项目推进,小到办证、办照一次性告知以及咨询服务“一口清”等事项全覆盖,并加强日常工作的督促检查,对于应当履行的职责而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等情形的从严问责,抓大不放小,起到“杀鸡儆猴”作用。

与此同时,各级各单位应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和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政治规矩与职责要求,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还应建立健全绩效激励机制,对于工作认真负责,干事效率高、勇于担当的干部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让单位干部愿作为、敢作为、善作为,使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事,树立务实作风,履行公仆本职,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设“蜗牛奖”问责重在健全机制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