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不作为干部应当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6-11-23 18:32 阅读量:94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问责不作为干部应当常态化

近日,新疆喀什地区纪委对不作为的11个县市的15名县级干部、22名科级干部分别作出了党内警告、诫勉谈话和免职处理,并责成11个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作出深刻检查。这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喀什地区首次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人民日报11月23日)

所谓“不作为” 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在今天,主要是泛指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懒政等行为,即人们常说的“行政不作为”、“为官不为”。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部为官不为,行政不作为,是部分政府官员工作上不作为、不负责的一种现象,一些人以“为官不易”作为“为官不为”的借口,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百姓的事该解决的没有解决,脱离了群众路线。对于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对官员来说,有些“小事”你分分钟都能搞定,也许你说句话的时间就办了,可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大事,也许就等着办了这个事才能解决他的难题。因为你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群众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加大了群众的困难。为官不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失职行为,堪比贪污腐败。它影响党群关系、社会稳定、国家的发展,我们不能小觑它的危害。

因此,必须形成强有力的机制,强化问责力度。通过实施作风公开评议、强化社会监督、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关职能转变、抓好正反典型、把纪律挺在前面、目标绩效管理、素质能力提升和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等举措,倡导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建设好激浊扬清、优胜劣汰的好环境,加强惩戒力度,对“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行爆光并让其“下岗”、降级,形成一种让“为官尽责”者升得了迁、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的好机制。我们在为新疆喀什地区纪委对不作为干部进行问责点赞的同时,更是希望将问责干部不作为这一方式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今天的“为官不为”,成为明天的“为官不易”,才能激励更多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大显身手。

问责不作为干部应当常态化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