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

发布时间:2016-08-04 17:41 阅读量:143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一个人,深夜独自仰望星空,思念朝着家的方向生长;两个人,相依踏上征途,牵挂向着大山蜿蜒处蔓延;一群人,相拥而不相忘,情谊飞越永恒如似水长流。或多或少,或远或近,影影绰绰,7月29日,山东理工大学“稷忆留夏”社会实践团队驻扎枣庄第十一天,支教生活还在继续,支教成员与孩子们依旧在阳光下灿烂,于风雨中奔跑,倾听抱犊崮的呐喊,拥抱熊耳山的巍峨。

遥望:一个人的想念

强忍住一份相思,默默一个人想念。侯宁,作为团队指导老师,舍下六岁的女儿,随团队奔赴枣庄山亭,与支教成员同吃同住,全身心地投入团队支教工作中而唯一放不下的是家中幼小的孩子。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了……”电话那头传来稚气的声音,手机屏幕中红扑扑的脸蛋儿上挂着泪水,低着头,不停地摆弄着手指。

“从没离开她这么长时间,放不下啊!”,这声音有些哽咽,又平添了些无奈。手机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对着手机屏幕上的小脸,她总是忍不住想看。深吸一口气,放下手机,也放下牵绊,她走出办公室,融入到玩闹的孩子们之中,童真的笑颜总能安抚一份来自母亲的思念。

课下时,她时常搂着一个小女孩,说这个孩子和女儿很像,抱着抱着,想着想着,眼眶就湿润了。支教生活忙碌、充实或许不会冲淡对一个人的想念,但关爱中心孩子们可爱的面庞、活泼的天性深深触动了老师内心的柔软。谁言寸草心,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支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而山里的这群孩子填补了一颗母亲思念女儿的心。

牵挂:两个人的征途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的前进,有时候匆匆忙忙踏上征途,不是忙着奔赴一场盛宴,而是急于了却心中的一份牵挂。这份牵挂不大不小,只是难以忘怀。

“山亭,我来晚了”,踏入群崮环绕的山亭,阳光下每一粒尘土都折射出孩子们欢笑的气息,一路仆仆风尘,瞬时消散在两位迟来的队员心中。他们因为课程时间冲突没能跟随大部队一起前往山亭,参与前期的支教活动,课程一结束,就搭了最近的一班火车,马不停蹄地赶来了。“虽然身在学校,我的心早就跟你们一起来了。”久违的相见,持久的相拥。再次回归理工青年网站“稷忆留夏”实践团大家庭,没有初来的生疏,没有刻意的融合,像是一直都在,他们很快融入孩子之间,与他们打成一片。与孩子们一起准备文艺汇演节目,整理团队资料,一切工作上手的那么自然,也那么理所当然。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山亭,是团队两位“骨干”征途必然的抵达之所,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与坚持,是一个团队的力量,亦是对山里孩子们的牵挂。

相守:一群人的不舍

相聚时的一切悲欢,付出得真真诚诚,而即将分别的事实又来得自自然然。一位支教成员在平时课堂中以奖励小红旗贴纸鼓励孩子们参与课堂,孩子们也喜欢这种方式,渴望得到更多的小红旗以换取更好的奖品。而这门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却在不经意间变了心意……

"老师,我们不要奖品了,把所有人的小红旗全都加起来换你留下来好不好?"孩子们仰着一张张小脸,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支教团队的一员,手里举着贴满的小红旗的本子,其中几个孩子索性抱着他,眼巴巴地等着他的回答,突如其来的问题竟令平时很会随机应变的他语塞了,有些不知所措,本子上鲜艳的红色也第一次变得有些刺眼,该说些什么,又该如何面对这群孩子。

因为怕伤害,所以不敢轻易许下诺言;但总要有一个理由去坚强,相拥而不相忘,因为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而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生命无所谓长短,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是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太阳去温暖别人”,支教成员与孩子们遇见彼此,温暖彼此,建立了一个一个脚印踩出来的“革命友谊”,深刻却也简单。夕阳里,就着陌生的面孔,新来的两位队员开始和孩子打起交道,慢慢熟络起来,就像是故里结识的好友,他们说:“来看你,可以晚到,但绝对不会不到。”

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