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小确幸

发布时间:2016-08-04 17:41 阅读量:86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镇上小卖部,有喜欢的解暑棒冰;摸摸口袋,发现以前遗留的小五块钱;不期而遇,赶上五天一次的大集;天公作美,体育课时大雨骤停……七月的小确幸,来得比往年都微不足道,却简单自然。

如果说是为了和孩子们相遇,让我们选择扎根这片土地,不是我们选择了枣庄山亭,而是孩子们选择一行十五的我们。7月20日,是山东理工大学理工青年网站“稷忆留夏”支教团队停留的第四天,也是正式授课的第一天,更像是梦中怀想亟待实现的纪念。

如果相遇,会更懂得珍惜

今天是正式授课的第一天,对于即将到来的,或朋友,或老师,或从不曾体验过的课程,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趁着要第一次当老师的兴奋劲儿,队员们都踩着晨曦,一路颠簸一路遛,来到关爱中心,来到教室,来到大山外的梦想就要实现的地方。

“老师,我又多了一个英语名字叫Nancy!”

感动来得出其不意,不用从山的外头带着世俗的珍惜到山的里头,一节英语课,一个英文名,不刻意的快乐,才是在所难免的感动。

抵达山亭之前,即使在大巴上,谈论的还是备课的情况种种。可就是脚一落地,才会发现现实中的支教比计划中的想象要困难好几倍。象棋课上,因为不同学生对象棋的熟知程度不同,实践团成员需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重新修改教学内容。或许身份的转换还来不及适应,老师们的紧张还是显而易见。站上讲台,换个视角,“那不就是当时我那匪夷所思的脸?”,“似懂非懂这一说还真的存在?”,每每如此,队员们就会莫名的平静下来,掏心窝子的解释一遍又一遍。

山那头的梦想在山的这头实现,谁也说不好下次的见面会在某年某月某天,如果当下我们能够相遇,我必倍感珍惜。

互相理解,让距离变更近

“大家都安静点!”原本安静的课堂因为几个调皮的小男孩陷入混乱。

爱玩的年纪,所以一如既往地淘气。有的支教队员才第一天上课,就在讲台上红了脸。

“我没想过唱黑脸,但他们有的孩子上课太过活跃,甚至可以说是捣乱,让课程难以进行下去。”言语间尽是无奈。

后来,实践团成员经过了解,才终于明白其中缘由。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可能不太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许他们只是想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寻找存在感。但他们的世界同样纯粹简单,几句知心的话作为,一个会心的微笑作为回馈,就让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

是缘分的线,牵牵绊绊,将我们从远隔几百公里的淄博引到山亭的蓝天;是命运的手,兜兜转转,让我们十五天的时间彼此相伴。

因为有爱,温暖不曾缺席

初来到一个陌生的地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实践团中有位来自南方的成员,从小吃米饭长大的他吃着支教地提供的馒头难以下咽。每天拼命扒菜喝汤的他,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不想搞特殊,给大家添麻烦。”他继续低头喝着汤。

偶然的机会,实践团作为义工来到当地的素食推广中心工作。在大家的请求下,老板爽快的答应每天中午提供给实践团一碗米饭。大家小心翼翼的捧着饭碗,等他授课结束回到食堂,惊喜便从天而降。就这样,一碗来之不易的米饭就成了这么多天来他的第一口主食。众人谈笑间,我看见他从惊愕到低头不语,眼眸氤氲,有一种温情在所有人心中蔓延开来。

只有经历过别人没经历过的事情,才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所有实践团成员心照不宣,共同为这十五天的积蓄力量。十五个人齐心协力发的光,必定温暖而明亮。

青春不因十八或是八十就自封不前,有些人来了又去,有些人去而复返,有些人你擦肩而过,有些人一路同行。因一件事,恋一座城;因一座城,恋一群人;因一群人,有幸得之——束发冠笄之年的小确幸。

七月的小确幸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