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下乡学生纪律问题

发布时间:2016-07-18 08:55 阅读量:82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支教进行的这几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何管好学生的纪律问题成为了整个三下乡活动的重中之重。纪律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还长远地影响着学生往后的个人发展;而且,由于活动针对的是六年级升初一的学生,强调纪律非常有必要,纪律问题也将会伴随他们的整个初中生活。因此,在学校领导高度关注的情况下,维持教学秩序,营造一个守纪律的氛围成为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由于活动开展是在乡镇上的中学,地区不发达,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有限,知识面较浅,容易受到一些社会青年或素质偏低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行为会带一点痞子气。记忆犹新的是刚来学校的第一天,学生在下面闹,老师在上面讲,教学秩序根本无从谈起,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安排人手到各个班维持秩序。一天下来,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一些调皮的学生仍然我行我素,上课拍桌子、吃棒棒糖、把脚放到桌面……甚至挑衅老师等等。在打不能打,骂又怕伤自尊的情况下,支教活动仿佛陷入了困境。

当天晚上,我们不得不开了个紧急会议,讨论学生的纪律问题。我们都认为,学生之所以表现得很调皮,并不是代表着他们本性就坏,更多的是一种病态的自我表现。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大多的又带有青春期的叛逆,所以往往导致他们显得很调皮,喜欢捣乱。因此,做一个引路人比做一个惩罚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表现自己。

引路行动在第二天正式开始了。既然要管纪律,首要的当然是不能吵闹,为此我们就安排人巡班,拍桌子跟翘腿的学生给予警告,如有吃棒棒糖的行为,则把棒棒糖扔掉,至于挑衅老师的同学就小惩罚一下。这样子做的原因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对的会有奖励,做错的会得到惩罚。学生明白之后自然会趋利避害。其次是教他们遵守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座位要整齐,不能随便挪;位置要固定,不能任意坐;排队要有序,不能乱成一团……要他们知道,每一件事都有规矩,守好了就能事半功倍,培养他们找规矩、守规矩的好习惯。最后,13岁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小孩子,小动作难免会多一点,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们还是应该体谅,充分照顾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他们自然也会尊重别人。

虽然说,引导学生工作量会大很多,也有很多烦恼,不过认真过后的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纪律明显好转。环境安静了,学生听的跟学的也就多了,连最吵闹的学生都会不好意思打扰到别人。学生学的越多,越认真,我们老师就教得更带劲,循环下去,把我们在城市学到的知识与文明带给学生,那么我们三下乡的初衷就实现了。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东西,但我们播下的点点绿光,定会在他们心灵的最深处蔓延,影响他们的一生。而我们呢?三下乡的经历也会成为自己美好的回忆,正好印证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撰稿人/郑学文

浅谈三下乡学生纪律问题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