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注一日

发布时间:2016-07-17 11:38 阅读量:83 日记本:《三下乡专题》

来到北注小学的第六天,也是正式开展调研工作的第五天,我才终于有时间认真地观察一下这个小学,这些人,这些事。传说调研工作非常辛苦,有同学听说之后望而却步,不愿加入调研组,然而,或许是我这个组长不大称职,调研组活生生成为了起的最晚,睡得最早的小组。每天支教组的同学都要上课,要早起,她们纷纷对我们的表示羡慕。

可能是,我对各组别的定义划分中,辛苦与否从来不是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她们的羡慕之感往往也不以为然。之前的五天里,调研组外出调研,要么是整日不归,在外颠簸,要么是为了配合调查人群的工作与作息时间,每次都必须顶着最烈的阳光,最热的空气,最烫的大地,在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外出采访。要说辛苦,究竟是每天早起晚睡,备课至深夜的支教组更辛苦?还是每天守夜不睡,阴阳颠倒的安保组和宣传组更辛苦?亦或是起得最早,出力最多的后勤组更辛苦?又或者说顶着或中暑休克,或颠簸迷路的危险外出调查的调研组更辛苦。难说,也无从比较,所以心安理得,各尽其责。

但是昨天,我们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野外调研,邓磊师兄的线索虽然仍在进行,然而资料又要傍晚时候才会传过来,又因之前准备充足,写论文等一干事宜并不着急。所以,调研组今天唯一的工作,就是——等待。

等待总是无聊的,于是,我们看书下棋之余,会有很多时间去观察,这个我们已经呆了五天的地方。

北注是中国乡村的典型,这一点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已经深有体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又不可避免地对外人有所戒备,一旦熟络,便会倾盘相授,鼎力相助。至于我们生活的北注小学,那几棵茂密的榕树,似乎是这个学校的标志,树下几张摇曳的吊床,除了惬意一词以外,没有别的形容词更适合。

聪明伶俐的孩子,一腔热情的同事,优美舒适的环境,每个人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北注一日,井然有序,昂扬向上,似乎已经经历了几十上百年的沉淀,是最自然的状态,古来如此。恍然惊觉时日已过半,竟已开始心生不舍,怅然若失良久。

信步校园,发现北注小学的标语警训竟是隶书,而不是大多数中小学通用的正楷。我最喜隶书,蚕头燕尾,圆润含蓄,威而不露,老成持重,自成风韵。平白地对这所平凡的学校多了一分喜爱。

(供稿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小太阳社会实践队 撰稿/胡欣彤)

北注一日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