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明天的桥
中秋节的晚上,明月高照,我的弟弟就问我:“月亮上有什么啊?”我说:“有小白兔、嫦娥,还有吴刚。”弟弟就吵着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小白兔。
我和弟弟就用可乐罐、牛奶瓶等废物做了一个火箭,竟然还能飞起来,弟弟也能坐进去。他很开心,坐进火箭就飞走了。不到半天他又飞回来了,他说:“我带的饼干、牛奶、蛋糕都飞起来了。”我告诉弟弟这是失重引起的。我和弟弟去图书馆查阅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还去问了老师,又上网查了许多资料。我们又想到用钢铁加重火箭,可是火箭太重飞不起来了,怎么办呢?突然磁铁的吸铁作用从我的脑海中冒出来了,我高兴极了!我们收集了许多磁铁,装在太空舱的底部,这次成功了,所有钢铁制作的桌椅都不会飘起来了。但是食物和人还要飘起来,又出现新问题了。怎么办呀?我们去拜访了浙江大学的教授爷爷,他教了我们一个纳米技术,我和弟弟高兴极了,我们一次次地做试验,一次次地失败,真伤心,差一点都不想干了,但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们就又有干劲了,不成功决不放弃。
在第101次试验的时候,用错了材料,正在苦恼又一次失败的时候,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用这个材料制成的地毯竟然有巨大的吸力,如同地心引力。这正中了“歪打正着”这个理了!这又让我想到了因为配方错误而制出了全世界人民都爱喝的“可口可乐”来。我和弟弟总结了用错材料的用量、配方时间和温度等等数据,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又做了许多魔毯,把魔毯放在太空舱的底部。第一个试乘火箭的还是我弟弟,他兴高采烈地进舱,火箭顿时冲入了宇宙。两天后,弟弟乘着火箭回来了,说:“太空舱里地东西不会飞起来了!”第二天,我的外婆也乘坐我们的火箭上了月球,她给月球上的兔子带去了胡萝卜和种子,并在月球上洒下了这些种子。回来的时候,还带回了吴刚的桂花酒,第三天,当我到达月球的时候,满地堆放着收获的金灿灿的胡萝卜,我装了一火箭的萝卜带回了地球。
乘坐我和弟弟做的火箭的人不需要像杨立伟叔叔那样长时间的训练也可以到太空去玩。我们的火箭穿梭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这艘火箭就是连接地球和月球的桥梁!
江南的桥
记忆中的江南是这样一个地方——犹如一个安静地坐在水乡的木船上,轻吟一句江南可采莲的美丽女子。并非特别惊艳,却让你觉得仿佛看到了杜牧笔下那个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的风尘少女,于是一路沉醉,一直沉到那个特定的,属于江南的时代。它曾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兴盛,之后又若迟暮的美人一般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惟有那些瑰丽的诗句来证明曾经的歌舞升平。
今夏,我有幸去了历代文人墨客口中盛赞的江南。没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江南”的追求,没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妩媚,更没有“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恍然。当一切繁华成为过去,我再次踏上这曾被数以万计的才子佳人踏过的土地,在满眼的白墙黑瓦,绿水微荡间寻找它意气风发的曾经,却意外地找到了那些安静伫立的石拱桥,犹如坚定而睿智的神守护着它的江南,即使沧海桑田,即使空留寂寞。我想,也许他们,才是江南的灵魂。
著名画家陈逸飞用一幅画让周庄走向了世界,也让江南的桥有机会在各种颜色的眼睛下展示它的魅力。它的美不同于四通八达不同于雄伟壮丽,而是一种精致闲适的美。清一色的石拱桥沿袭了乌篷船,白瓦黑墙一贯的简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周庄都像是一幅没有尽头的画——房屋在绿水中的倒影一直延伸到视力所不及的远方,远处小如黑点的乌篷船不紧不慢地划来,甚至可以想象到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俞行俞近。小桥。流水。人家。石桥。怎不令人消魂而魄荡!
周庄里的每一座桥都有着让人敬畏的资本。每一座简朴的石拱桥,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那青色发石板在数万次的抚摩和踩踏下变得十分光滑。偶遇一座刻字的石桥,不禁让我联想联翩:这又是哪位文人在此作客留下的感叹?岁月如水般冲刷了琐碎的过去。这位让我感动文人至今连名字也不曾留下。只有这石桥屹立在此,抱着一片绿水,回忆。回忆。飘落一片孤单。
能不忆江南?
我们顾念的不是我们所见的,而是我们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恒。
那座桥,那些桥
家乡,是江南水乡;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那条小河,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流淌。澄澈的小河上,有一座平桥。有一个女孩,倚着桥上那洁白的护栏,静静地回忆着过去的点滴。
十年前,这里有一座高高的拱桥。依稀记得,拱桥上那些大块石头,粗犷而刚毅。是的,不是精巧的工艺,只有少量水泥和着,勉强得让拱桥站立,让它不曾塌下。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但实则十分粗糙。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远无法弥补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时常听到人们的哭声,因为那座桥,太高太陡,真的很难不发生意外吧!
终于有一天,来了一群施工队,他们,拆掉了拱桥,建了一座人行桥。真的不会再有意外发生了吗?看着那座桥,水泥砖头组成的,矮了些,很漂亮,女孩这么认为。但是,很快的,她再次害怕起了那座桥。记得那一天,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她,从桥上窄小的自行车通道上推过,母亲不小心松了一下握住龙头的手,灾难便这样降临在女孩头上。骨折,让她整整半年,在床上度过。
拱桥,让人悲伤;人行桥,让女孩恐惧。想着想着,女孩不禁颤抖了一下,现在的她,正站在那两座恐怖的桥所在的位置啊!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它们已成为一座平桥。
没有高度,与道路浑然一体,十分简单,这样一座普通的平桥,却让女孩得到慰藉,女孩觉得,平桥是那么得美。
大理石做成的雪白的护栏,柏油路面,灰白的唯美的搭配,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宽阔的桥身,与地平线相齐,带给人们便利与安全。在这座桥上,人们可以行得很稳很稳,不再悲伤;在这座桥上,女孩也可以站得很稳很稳,不会恐惧。
女孩想着这些桥,看着桥下流动的河水。缓缓流动的小河上,事物不停地变换着,是那如水流一般的时光吗?将便利带给人们。
十年来,自女孩有记忆以来,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这座桥,这些桥,正是家乡那日新月异的变化的代表——少了虚假的外表,只为了人们更方便地生活。
女孩抬起头,向远处望去,那条河上,又架起了很多座桥。
通济桥
这星期,爸爸带着我去游览了余姚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通济桥。
通济桥又名老江桥。古代的时候,这座桥是由木头建的。这座木桥叫德惠桥,又叫虹桥。在宋清朝代间,又建成了石桥,叫三孔拱桥。清雍正九年间,又重建,取名为通济桥,为姚城南北交通要道。
通济桥桥长44米,有5米左右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只有三个拱形的桥洞,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桥墩,足足有15.6米高呢!通济桥上有46个阶梯,每个阶梯都有一米左右宽。两侧还有10对石莲花台,莲花台的下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小花,有的刻着菊花,还有的刻着浪花。
通济桥中央,有两对石狮子,脖子里系着一个铃铛,歪着头向人们张望着,真是形态逼真。桥两侧有对联,东边的对联是:万年独砥大江流,千里遥吞沧海月。西边的对联是:姚城烟雨卧长虹,一曲蕙兰飞彩益。桥两面,长出了许多灌木,枝繁叶茂,凝翠流碧,显得春意盎然。
听说,通济桥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从前,余姚有个谢阁老,慈溪有个赵阁老。有一天,谢阁老对赵阁老说:“你们慈溪最大的官也要在我们余姚人的胯下钻。”赵阁老听了,气得火冒三丈,就打算去皇帝那儿去告状,他故意找借口说:“余姚的那条通济桥又矮又小,挡住了官船的去路。再说了,如果船过不去,那这座小桥造着还有什么用?”皇帝听了赵阁老的一番话,觉得有点道理,就册封他去拆桥。谢阁老听说赵阁老要来拆桥,就用十里账篷把通济桥伪装起来,又故意敲锣打鼓的,欢迎赵阁老来余姚拆桥。他坐在大船上,陪着赵阁老喝酒。赵阁老迷迷糊糊的,就忘了拆桥的事情。等他醒悟过来时,船已经到了竹山桥了。这样,通济桥就保住了。
通济桥还有一绝——舜江楼。它是用来压桥用的。听说,舜江楼拆了桥就倒了。舜江楼有两层,在清光绪十一年重建。屋顶上刻着“金龙坚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屋顶上,有双龙戏珠,屋檐上,也有飞龙。所有屋檐上的龙都头对屋顶上的珠子,真像活得一样。
通济桥真是我们余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余姚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