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入声字读音试解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因此,入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声调?究竟
关于入声字读音试解
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因此,入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声调?究竟怎样读?困扰了不少人。古代没有录音设备,我们只能从古人对入声的文字描绘知道,入声是一种短促的声调。如唐代有处忠在《元和韵谱》中说:“入声直而促”,明代真空和尚在《玉钥匙歌诀》中说:“入声短促急收藏”,清代著名的反清学者顾炎武在他的《音论》中说:“入声诎然而止,无余音矣”。这些都强调了入声短促这个特点。
现代音韵学家根据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存在的入声,以及参考日本、朝鲜、越南这些国家汉语的借词得出结论:中古的入声是一种“促调”,是同塞音韵尾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辅音韵尾有-i,-u,-n,-ng四个,当然其它方言除了这四个之外还多出了一些,如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话就多出了-m,以及与-m,-n,-ng这三个辅音韵尾相对应的入声韵尾b[p]d [t]g [k],比如广州“十”/sap/ “一”/yat/ “六”/luk/ 就分别以这三个入声韵尾结尾。这三个辅音入声韵尾正是从古代汉语《广韵》音系中保留下来的。
网上有很多帖子谈入声,把三个塞辅音罗列出就为止。但入声究竟怎样发音?则多语焉不详。入声的发音有一个特点就是:韵尾部分有一个不发声的塞辅音,把前面的元音锁住,这就是入声短促的原因。以广州话“鸭”“押”“足”(在平水韵中均是入声字)为例:
“鸭”ab [ap ],这a的后面b就是做个动作,而不放声的双唇塞辅音。发音时先发a,然后把双唇合拢闭住,构成阻碍,这样就把a这个音给锁住了。a这个音便显得很短促。
“押”ad [ at ],d是舌尖中塞辅音。发音时先发a,然后舌尖接触上齿龈构成阻碍。(d不发出声音)
“足”zug [tsuk],g是舌面后塞辅音,也称舌根音。发音时先发zu,然后舌根接触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构成阻碍。(g不发出声音)
大家可以照此练习,体验一下,对入声有个直观认识。
关于入声字读音试解由于普通话没有入声,因此,入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声调?究竟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