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冬季书单之三(2015.12——2016.02)
36、37、38、 2月4日5日6日7日 《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西班牙)》 崔度星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一个人出去走走,就像旅行(巴黎)》 闵慧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一个人出去走走,就行旅行(东欧)》 崔度星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短评: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这套书,一套六册,之前已经看过了东京册、意大利册和纽约册。有意思的是,这套书并不是出于同一个作者,而是四个,其中有教授,有品酒师,有当地的定居者。
过年了放个假吧,不写评了。推荐东欧册和西班牙册。
16.2.7
39、40、41、42、2月8日9日10日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崭新的理所当然》、《谢谢你》、《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松浦弥太郎 湖南人民出版社
短评:
“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我认为这就是让生活保持新鲜的方法。’没有成长也没关系,只希望常保持新奇。‘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
让生命保持鲜活,算是对生活的重要期许了。松浦弥太郎,我想每本书都是明晃晃的鸡汤。再仔细想想,不对,但又该怎么概括呢?介绍中一个词说得好:生活美学。
这四册书,前三个是一个系列: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最后一本单独成册。最奇妙的一个方面是,书中展示的许多细节是可以和自身产生共鸣的。我说的共鸣,一般分两种:一种靠直觉,另一种靠理解。松浦先生的书两者兼顾,朴实到贴切的份上。就像找到了一个在这是世界的双胞胎,还是一个大叔级别的。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哇,这个人真特别;下一秒就是和他热情相拥了,告诉自己,这可能会是我要走的路,至少会有点相似之处。
即使人生各不相同,分享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成为阻碍。四本书读完,我又买回了纸质版。春节,应该读一下媒体口中的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写的书。
16.2.10
43、2月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 《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 中信出版社
短评:
松浦弥太郎说,恐怕战争问题都是金钱问题。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及最常见的动乱诱因是地主和农民间的利益冲突,资本的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是产生社会动荡的根源。
皮凯蒂的经验公式是他定义的资本主义第一定律和资本主义第二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一条统计公式,而第二定律更多的是一条经验公式。资本/收入比是贯穿在整本书中的主线,最后得出r>g是长期存在的,并且这成为当今资本世界危机的根源;解决方法是增收全球资本税维持资本所得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另外,从整本书所整理出的关键数据来看,50%的人口被定义成低收入者,10%的人口被定义成高收入者,而财富掌握在1%甚至0.1%的人的手中;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抗压能力最强的是前1%——10%收入的人口。此外,由于国家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债务,所以政策层面也是伴随着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全球政策的联动更是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6.2.16
44、2月12日13日《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幸福工作术》 松浦弥太郎 重庆出版社
短评:
松浦鸡汤总结:好好工作就能幸福!
太敷衍了。相比于其他的作者,这本书技巧是少了些。就像《100个基本》所说的那样,生活中有一点小智慧就够了,工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思考、想象、沟通、时间管理和置身世界,松浦有他自己的方法。
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松浦说节约时间不是为了做更多的工作,而是为了节制,重要的是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快乐;松浦又说,不要有太强烈的企图心,太明确的追求,着眼当下,社会会赋予相应的角色。
所谓幸福有术就是这样的吧。
16.2.13
45、2月14日15日16日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陈丹青等述 中国文联出版社
短评:
梦在地表上没日没夜没完没了地长
周围的清晨过滤二氧化碳甚至氧气
有茧被挖了出来
长长的茎连接外太空
种在地球上故事进行中的某段
我盯着自己用充了血的眼睛
多亏太阳和不慎流淌的月光
浑浊的红色里一副支离破碎的身体
旋转黑洞一样脑袋和鼻梁
少了恒星和行星立马机械抽离
舌头和喉咙在小声嘀咕
星球上的居民
每一次严肃都张大嘴巴
山呼海啸般说着放荡和不羁
全知全能的神
厌倦了讨好比上次更叛逆
漂浮的漩涡冲了过来
眩晕没站稳心疼又阵阵恶心
整个天空都在发霉
星星也和我一样虚弱无力
一颗牙从温床里逃出
害怕带着恐惧连着末梢神经
遇见气体和不像水的液体
大概曾做过黑煤和白冰
哪儿的聚会都一样热闹
请大伙们猜猜从前我的喜好
早上七点多的野花
晚上五六点的鬼魅天气
十点后一个人独处时呼吸的声音
和我共舞
和我把整个宇宙胡闹放晴
要是你会知道
就像狂妄的神气总会被另一种代替
青苔布满血管
淤泥埋在骨头里
早晚春天来临
用不着下一场大费周章的雪才肯被叫醒
上次时差不稳
屋顶上那只乖巧的猫恰巧懂了飞行
16.2.16
46、2月17日18日《心理控制方法》 麦克斯威尔.马尔茨 湖南文艺出版社
短评:
精炼版总结:造物主通过提供一种内置创造机制来为我们的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使我们无论处在哪个时代都能成功地生活。通过自我意象想象力和足够的放松唤醒内在的机制,果断、不拖拉,不做外界奴隶。世界上没有天生正确或者错误的决定。我们做决定,然后让它变得正确。
16.2.18
47、2月19日20日21日《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蒋方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短评:
大时代是给少数人准备的,小时代是给多数人凑合的。
也未必。
高尚的职业未必都有高尚的同事,单纯的词汇未必被单纯的人发声,就像不得不做的事情未必都有非要不可的理由,理所当然的概念也可能来自是非不分的强求。那么多那么多赤胸裸体还不害臊的道德婊们一边捧起石头见人就砸,一边找个位置立牌坊,昭然若揭的时候真缺一个大喇叭,幸好天赋有限,否则必定排满春节档。
观众太多不好,人红是非多。观众太少也不好,票都卖不掉怎么不被时代淹没。最难得不过的,是收放自如。
舞台都需要观众,多数人沉默,少数相关人等狗急跳墙,无论曲直,只要有个台阶下,只要有个替死鬼,只要过完今天和明天,相安无事就是好,好得不得了。不得不做的桥段早就想好了事不关己的借口,理所当然的世界少了一针见血破口大骂的自由。
老辈的先锋作家们早就不再先锋了,好在不管什么样的年代的土壤都足够长新的来。经历沧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还是留着点想象空间的好。
16.2.21
48、2月22日23日 《米格尔街》 V.S.奈保尔 南海出版公司
短评:
扭曲。
个人对抗时代或者反过来,时代对抗个人,过度用力后产生的必然结果。有时就会弯弯曲曲地长成米格尔街的样子。离开的或者是从未离开的,留下的或是又回来的,个性变得扑朔迷离,个人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不清。怪诞的、荒谬的、掺杂的、渗透的,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个剧本,轻描淡写出了一个大时代下社会的残酷撕扯。忘掉痛了的就会变得不在乎,就算是模仿也要全盘机械亦步亦趋,差错是绝对不可以犯的。
前辈们留下的一个个沉重迷药,后辈们一个接着一个踏上美丽新世界的富有征途。离开米格尔街的幻想家们,一辈子又会在多少条同名同性的街道徘徊呢?
16.2.23
49、2月23日24日《乡土中国》 费孝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短评:
大人物有大事业,小人物有小志向,小志向做好了也就成了大事业。城里人不要看不起乡下人,乡下人也不要难为城里人。在以人为背景的社会里,谁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费先生的差序格局,以个人为基点,以水波作比人际关系网。事必躬亲,百折不饶,写下了中国社会学的开篇。
16.2.24
50、2月25日 《1900:纪念马洛伊.山多尔》 译林出版社著 译林出版社
短评:
在文学里,就像在生活中,只有沉默是真诚的。
马罗伊.山多尔,道长在最新一集《一千零一夜》中介绍了他的《烛烬》。这本书太难找到,但我找到了现在的这本书。
什么主义都可能过时或被修正,只有理想主义始终如一。山多尔,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从出生到最后饮弹自杀,都不曾动摇他骨头里的倔强气。一个经历了多个时代更迭的人,这么描述他所处世界的灾难变化:悲剧的根源不是一时的软弱,而是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观念的动摇。但他也有这样的决心:我有时候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做的,简简单单,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美好或意义多么重大,仅仅因为有做它的可能。
世界再喧哗,也要保持好足够冷眼旁观的距离。山多尔坚守了,可他等不到了。
16.2.25
51、2月26日27日28日29日 《人类群星闪耀时》 斯蒂芬.茨威格 译林出版社
短评:
历史是曲曲折折的不依不饶,总会是一方面的凑巧加上另一方面的不凑巧。考验的都是一颗心,和真诚变征程浩浩荡荡的进化勇气。
不朽者不一定要是鲜花簇拥、光荣落地,被铭记的是行将就木后的落地生辉,谢幕壮伟,深刻也会同情小偷和巨贼。
群星闪耀的时候,黑暗的地方真理变的亘古而唯一。
16.2.29
15\16冬季书单之三(2015.12——2016.02)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