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赵氏历史人物选录

发布时间:2016-01-18 15:29 阅读量:673 日记本:《个人日记》

赵德昌

赵德昌:字达庵,号望云,郎岱人。行伍出身,曾随云南提督恒春镇压起义,因作战有功,官至参将。咸丰九年(1859)返黔。先后镇压何德胜、潘名杰、贾褔保等起义军,杀害许殿英、杨宗宝等。因其解平越之围,破修文农民起义军根据地,攻战普安,救援安顺,两次解救省会贵阳,于同治三年(1864)被提升为贵州提督。为人好文学,著有《枕戈室诗草》(未刊行),善书法,今贵阳东山、黔灵山均留有其摩岩石刻“龙”、“虎”。同治五年(1866)调职四川,次年因受排挤卸职回乡,在家闲居,以诗为乐。

赵国珍

赵国珍:唐充州(今贵州境内)人。唐明州刺史赵摩之后,初任充州刺史谢嘉艺属下首领。天宝十年(751)南诏阁罗凤反唐,杨国忠以其有方略,授黔中都督,诏其伐南诏。屡败南诏兵,护五溪十一年。代宗时擢任工部尚书,其后人取代谢氏为充州首领,并世袭黔中都督至宪宗元和二年(807)。

赵君道

赵君道:唐牂牁土著首领。开元二十五年(737)入朝进贡,献方物。代宗大历中(772年前后)和德宗贞元初(785年左右)又数次遣使进京朝贡。

赵暹

赵暹:南宋播州宣慰使杨文的总管。嘉熙元年至四年(1237——1240),蒙古大军南犯四川,杨文派他带兵3000赴援重庆宋军彭大雅,在石洞峡大败蒙古军,赵暹功授武德郎。

赵学坤

赵学坤:(1851——1935),字天如,兴义桔山乡人。光绪十二年(1886)廪生。光绪十五年(1889)与刘官礼扩建笔山书院。后回周壁乡间设馆教学十余年。因教学有方,为乡里称道,受聘笔山书院斋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9月,创立“友助会”。宣统二年(1910)当选县议事会议长。1912年任团防局局长,反对暴征农民粮食。1915年兼任高等小学校长。1929年,曾亲往指挥部劝说柏辉章释放被捕学生。1935年病逝,时年85岁。现兴义师院的创办者,其兴义地区如何应钦、袁祖铭、王伯群、王文化等近现代史历史人物皆为其门生,逝后公祭月余,何应钦亲自主祭,有何亲自手书寿匾、信札、祭文等文物遗世,其子娶何应钦妹为妻,与兴义刘、王、何三家互为姻亲关系,乃兴义地区名门望族。

赵伯俊

赵伯俊:(1896——1951),名元杰,兴义桔山乡人。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回国后任兴义县立两级小学校长。1926年秋,兴义县立中学创立,为校长兼县立两级小学校长。1928年,参与教育局黄济周争取教育经费独立。1944年起,先后任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9年12月10日与兴义县长蒋无识联名通电起义,任兴义县解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0年4月,刘范吾、蒋无识等公开发动武装叛乱时,发表《告兴义同胞书》劝勉全县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0月被选为兴义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1951年病逝。为兴义地区的教育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赵以炯

赵以炯:(1856——1906),字仲莹,贵阳市青岩堡人。父国澍。年18入郡庠。光绪己卯(1879)年乡试中举。丙戌年(1886)年中进士,廷试第一,成为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官修撰。戊子(1888)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辛卯(1891)年为广西学政。乙未(1895)年,任会考同考官。庚子(1900)年丁母忧而回籍,任学古书院主讲。服阕入京,不久告归。丙午年(1906)八月卒于贵阳。其平生能文工书。深受慈禧太后赏识,有多幅书法作品传世,笔法康健有力,端正圆润,贵州省愽物馆有收藏。今青岩古镇,有状元故居,四合院,门前有聪明二井。墙上镌刻有各式各样的寿字,百寿呈祥。一门三进士一状元一经魁一解元。何不名满天下乎?

赵显彬

赵显彬:(1876——1911),字懋德,号协中,兴义丰都乡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中副榜,在双凤山设馆教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渡日本习师范兼考察实业、政治。毕业回县在师范学堂任教习,贵州名中医王聘贤、大夏大学教授窦景祥皆出其门下。(1909)年赴北京朝考,分发四川任职。因受民主思潮和教育救国思想激励而未赴任,仍回县从事教育。1910年,撰写《为兴义学界致县议会书》,公开揭露龙秉钧贪赃枉法,县议会迫于民忿,报经贵州省巡按署撤去龙秉钧知县职务。终身不仕,专心致志于教育事业。1911年病逝。

赵旭

赵旭:(1811——1866),字石知,号晓峰,桐梓城关人。道光诸生,九试于乡而不得志。幼年丧父,随祖父赵毓驹宦齐鲁。稍长,游学吴楚,博览群书,求教于秦漆鱼、顾槐三等,学业大进。26岁后任《遵义府志》采访3年。咸丰四年(1854),约集乡绅、富户对抗杨龙喜义军,后以军功保委荔波县训导。在任奉办科岁6届,因保奖奉旨加封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1866)水族和苗族叛乱,围攻荔波县城时,协助知县守城受重伤落水而死。追赠国子监学录衔,世袭云骑尉。著有《播川全集》50卷,今仅存《播川诗钞》6卷,辑有《桐荃》10卷、《舍人尔雅注》1卷、《蜀碧补遗》6卷。

赵怡

赵怡:(1852——1914),字幼渔,赵廷璜长子。遵义平水里(今团溪)人。拜李镇为师,得郑珍教诲指点。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光绪二十年(1894)中进士,官至四川新津知县。后寓居成都,创办学堂,教培滇黔子弟。著有《文字述闻》、《转注新考》3篇,保存郑氏(郑珍)学术精华;《慈教碎语》记述母亲郑淑昭教诲言谈;另有《汉鄨生诗集》8卷、《后集》2卷。工书法,有苏东坡笔意。

赵廷璜

赵廷璜:(1826——1900),字仲渔,号二山,别号慕青山孩,遵义南乡平水里(今遵义县团溪区)人。幼从郑珍学,兼习诗词、金石。咸同年间,贵州停试,入川求职。同治六年(1867),随援黔军回贵州,以军功保荐知县、同知,曾任四川大宁、富顺等知县,有政绩。光绪初,协办盐务。二十六年(1900),协助华国英购米运至遵义赈灾,旋病卒于家,年74岁。著有《慕耕草堂集》、《新宁论蒙诗九章》。

赵懿

赵懿:(1854——1896),字渊叔,又字悔予,号延江生,遵义人。赵怡弟。光绪二年(1876)举人,官至四川名山知县。幼从母学经史诗文,继学于莫庭芝,故对经史、文字、训诂、方志、金石、书法、绘画皆好。著有《支易》2卷、《南农录》1卷、《名画经眼录》1卷、《画记》1卷、《词微》1卷、《榕轩茗谈》6卷、《名山县志》15卷、《延江生诗集》13卷。书法有欧阳询笔意,工山水,亦擅花草人物。

赵恺

赵恺(1869——1942),字迺康,自号牂北生,又自称平叟,祖籍遵义团溪。咸同年间,因战乱父母投奔外祖父华家,同治八年(1869)九月十一日出于贵阳。6岁随父返遵义县居住。自幼受业于鞠子清、郑知同。光緒三十年(1904)成贡生。后随堂兄赵怡入四川,在江津县衙作参事。民国初年归家,长期执教县城中学。民国三年(1914)杨兆麟曾总纂《续遵义府志》,因故而长期搁置,民国十五年(1926),遵义县知事胡翯提倡恢复其事,与安顺杨恩元共任总纂,经过三年修改润色,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刊刻问世。《续遵义府志》是民国时期贵州唯一修成刊行的府志,其贡献殊多。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徐特立闻名前往其家中晤谈。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月六日病卒,葬遵义团溪青龙山上。遗稿有《平水(清代团溪名)旧闻》、《近泉居杂记》、《剑山庐杂话》、《遇徐特立先生记事》、《赵迺康诗文集》、《同名录》、《续说文解字》等。惜均燹于“文化大革命”。又辑郑珍《巢经巢遗诗》387首,编订《巢经巢全集》。

编者:赵映书,又名赵应书、赵辉等,学名:黔人 赵威。祖籍陕西西安咸阳,赵鼎周祖十一世孙,鼎周祖于明末清初至陕西咸阳北赵村与其兄鼎汉、弟鼎昌效端木货殖,携万千之资商游滇省,先居宣威北城门,后至宣威海岱密德,后裔分迁各地,枝繁叶茂,祖父赵兴发于清末民初迁入黔盘,现居贵州贵阳。

贵州赵氏历史人物选录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