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双鞋子

发布时间:2015-12-14 21:41 阅读量:64 日记本:《个人日记》

那一次我孤身去阳朔,我发现,一个人的旅行,或者说远行更为合适,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孤单,相反,获益良多.

我可以一个人在那儿随便走走停停,没有人会来管我,尽管中途因为迷路而不知所措过,可是事后想起,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挺神奇,走着走着就走出来了.我也可以随便挑东西,随便试戴作为卖品的手镯,可以不买.也可以去那个很有特色的寄明星片的小店挑两张很漂亮的寄给我自己,重要的是,不会有人说我傻,说我发神经.还去咖啡店点了杯卡布奇洛,漂亮的女服务员还送了块爱心形状的意大利糖心巧克力.然后看那个黑人阿姨用漂亮的彩纸包蛋糕,旁边的高个子金发的外国女士用很标准的美式英语问我是不是想要买一个,我的确很想要,我掏了下口袋,歉意地说:”sorry,I only have 20 yuan now”,然后她和黑人阿姨一起开心的笑了.并教我怎么包蛋糕,并指着红色的彩纸包的白色蛋糕说:“this is chestnut”,再指着绿色的彩纸包的灰色蛋糕说:“this is chocolate ”.然后,我用很蹩脚的英语和她们聊天,聊的很兴奋,直到喝完咖啡,吃完巧克力,我看了看时间,估计要找出路搭班车回学校了,临走时,她们笑着挥手跟我说“bye bye!”,我觉得好开心。

一路上,我总会不知不觉在遇上好风景时想到恶女,那个在高二骗老师去医院矫正牙齿,实则跑去了武大看樱花的疯丫头.她走的那几天,学校一直下雨,我因为成绩下滑的事心情更加烦闷。那几天,我不断猜测她此刻是不是走在武大的樱花林里为那些花期只有一个星期的樱花拍各种好看的照片,挑选她常说“拍照有技巧,要找最佳的角度”的那些角度.想着想着,我又很不耐烦的翻了几下历史书,翻到“张之洞创办了武汉大学”那一面.然后72分的英语试卷发到我的手上,我在想,我离去那个地方还有很久很久的时间,我自然也不会妄想能在那样的学校读书,与樱花树朝夕相伴。可是,我何时才可以有这种说走就走的坦然,我着实缺少这样一份潇洒,并很厚颜无耻地把问题归根于现实的束缚,觉得自己活得并不自由。我转头看向窗外,雨不停的下,向竖琴的弦,没有开端,没有结尾,如同我们不知首尾的高中时代,那样漫长,压抑。

忘记几天后她回来,我在早餐时间被她叫到她们教室,坐在她的位子上,她坐在我旁边,我们边吃着干的方便面饼边听她说去武汉看樱花的过程,她从桌子里掏出一个漂亮袋子,从里面掏出三个樱花书签,书签上有武大樱花园的介绍,我看了甚为喜欢,她叫我挑一个拿走,我觉得这样的礼物意义非凡,我挑了个五个花瓣的,粉红色丝带系着,很是喜爱。

在听她讲完这次旅行后,我安静的回到教室,并在座位上沉默良久。也许是嫉妒,也许是感到压抑,总之,我并不开心。那是我总在想,高三快点来吧,高中快快过去吧,那样,我也就可以走的很远很远了,我肯定会自由了。但那时并不知道,那样的话像是巫婆的咒语一样,很快应验了,然而那种自由,早就远离了初衷,久违快乐一样没有得到兑现。

而那次,我走在孤身一人的行程上,不再有高中时那样的热枕,内心平静的如同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我深知这样的平静可怕,却又为这样的平静欣喜,并知道自己并不单单像平日典型胆汁质性格那样浮躁,原来,我也可以这么文静,文静的不像我自己,文静的就是我自己。

因为长相并不漂亮,所以不担心劫色,又因为所带人民币不多,所以也不用担心劫财。于是,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一个人穿过棕榈树,穿过木棉,走走停停,看老伯和他竹竿上的鱼鹰,看多金的旅客在漓江上泛舟,小小竹排水中游…….

在某些巷子的拐角处,我脑海里总时不时响起一个声音,“选一条自己的路,走下去,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就像是某种有魔法的咒语一样,不断诱惑着走向那些未知的路。

这次可称之为“孤单”的旅行果真如我事先所期盼的那样,又一次锻造了我强大的内心,再一次证明,一个人,也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一个人,也可以玩的很开心很开心。回首以前,我从为真正自立过,在学校有那么多朋友,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打球,学习差或心情不好就跟猪诉说,被一群人呵护着,在家也是成天被爸爸管着,看护的很紧,连晕车都要为我备好晕车贴。那些时候,我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生命力已然顽强到了这种地步。若不尝试报来离湖北那么远的桂林,也许我大学还会那么依赖朋友和父母,或许我的大学时代与高中并无太大差别。

在最开始来桂林的时候,朋友们不停的给我打电话,抱怨大学的种种不适应,新生活的种种不快,也许是大学室友不好,也许是学校太旧,也许是军训太累,也许仅仅是宿舍用热水要从一楼拎到五楼,又或学校离市区太远,公交太挤云云,不甚完美。而我知道,这些很快会过去,因为我已离湖北很远了,我以后要一个人生活了,要像大人一样自己做决定了,要冷暖自知,要比朋友爱我更爱自己。而且我深知,这不是自私,是自立,长大必然的过程,仅此而已。

选一条自己的路,走下去,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不久前,看到七堇年blog上所截的图片,看到上面说到自己有生之年要完成的梦想:

1收集所有自创刊的<<看电影>>

2导演一部电影

3读完古今中外主流名著

4尽可能地了解并阅读一些非主流作品

5联系上郭珊,拜读到她的生活

6给史铁生写一封信

7每半年给中国教委提议减轻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难度

8争取到可可西里做一次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

9走遍中国每一个省份

……

看完后,我先是感叹,然后又不断地沉默,久久得不到释怀.并想起早些年自己在私人笔记本上写下自己期望实现的梦想,每次写下就高兴得不得了,就像它们真的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一样.我还记得有一些是这样的:

1高考完给晨光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对笔袋的设计很重要,帮助他们更好的畅销自己的中性笔

2以后给自己设计衣服,要像张爱玲那样自己设计符合自己风格的衣服来,并要追求质量

3告诉中国石探开采组织,要大力发展石油在海里的开采技术,海里的能源足矣决绝中国的石油能源不足的问题

4大学要参加文学社,努力写文章,并想办法发表它们

5有生之年一定要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散文夹小说的那种集子

6要去一趟西藏,看布达拉宫,与朝圣者攀谈,感受他们的信仰与心灵

7要去一次巴黎,并写下游记与随感录,要去看巴黎的时装展

8大学要读很多的书,增加学识

9看完简桢的散文

……

再将它们拿出来的此刻,我少了些决绝,不像当初那样默默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做到,这种感觉真叫我伤心.也许因为成长,渐渐失去了一颗勇敢的心,动辄不了世界便退缩自己的初心.可是还没有到弃甲而逃的地步,我依然在寻找出路。

看到那么多人活得那么累,浮躁的姿态,令我对这个还没好好拥抱的世界有了一点的畏惧.其实如今的我,已经很懂自立了,不怕孤单,习惯一个人去上选修课,听老师讲蒙太奇,讲张艺谋,看<<活着>>,觉得余华是个天才,也不会轻易为小事生气,也不喜欢去谈恋爱,因为习惯了一个人的自由,就不太懂得接纳,觉得让一个人陪着,呵护着是件麻烦的事。我毕竟不是陶瓷,薄而美,光滑好看,却不实用。说到底,我还是个粗人。我就是这样一边追求精致的生活,一边又老土的不忘本性。

其实大学生活在被习惯后,发现这一切还是挺棒的。至少关于我的专业,我开始有些喜欢了.最开始,我们都不爱上会展课,却又不得不上,慢慢的,发现了这个专业有趣的地方,开始想要努力学好它,并深刻的明白,我们班的许多孩子都是冲会展所谓的“前途”来的,他们很多人的梦想是CEO,这让我微小的抱负无地自容,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想要努力学些东西,像我当初做那些梦一样,暂不求结果,或者固执的选择相信。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战斗,总是弄得我莫名的紧张,这就是我的大学专业,这些孩子真是努力的不得了.于是,我只好又一次选择相信.

前不久,英语老师在语音课上给我们看《幸福来敲门》,那是一部适合在任何年龄段看的电影。我因为多次感动到最后情感几乎麻木,我们甚至在开篇不久就嘀咕:“反正他最后一定会幸福的,不然影片题目就没有意义了”,导演也是凡人,自然不会导出一个超出人们逻辑思维的结局,那会遭观众骂的。影片为我们诠释了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全影片120多分钟,可是在现实生活里傻子都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影片的主人公是幸运的 ,他从一开始就为"幸福"下了对的定义,所以他可以成功的走到终点,扣响幸福的门.于影片外的人而言,这是一个警钟,目的在于警醒我们要有目标,热血的生活.

幸福,希望这类词的含义总是超出了它们词汇本身,它们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一切只看我们怎样选择与把握.不一定要精挑细选,却一定要与自己的人生对号入座.就像俗语所说:”穿着合适的鞋子才能走更远的路”.

选一条自己的路,走下去,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而在此之前,我要做的,就是为自己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更值得欣慰的是,我自认为我已经找到了一双这样的鞋子.

找一双鞋子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