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台

发布时间:2015-10-09 08:40 阅读量:107 日记本:《个人日记》

擂鼓台

赵光耀

当年饮马黄河畔的楚庄王问鼎中原后,干脆就搬在方城之外的父城(今宝丰县城东)居住,可以说是亲临一线的。因此,当郑国瞅准一个机会,突然袭击的时侯,楚庄王被逼上梁山一样,跑到了大龙山和凤凰岭之间的擂鼓台。居高临下,击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最终等来援军后,前后呼应,一举击退敌人的部队。而正当其时,好像楚国的红佛女亲自擂鼓助威,激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擂鼓台因此得名。听妙芳法师讲,至今在山顶有一个池子,水中侵淫着两个石鼓,敲击有金石奏鸣。进山不识路径,徒步穿越野生树林,羊肠小道难觅其径。只得边走边看,随时随地停下来揣摩,忽上忽下,在山间艰难曲折中前行,野草护路,乱石塞道,靠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步步走出密林深处。见到山顶田地,还有一颗奇特的柳树,风急急忙忙地迎接我们,我们在大汗淋漓中,得以喘息。终于,看到新修的佛殿,巍峨挺立山顶一侧,由远而近,有修行的僧人相遇而来。路右侧有红石模样的屋顶,缩小版展现,颇有年代久远之感。在僧人带领下,走近了神秘莫测的山洞,由东口进西口出。洞里供奉着观音、罗汉和其他佛像。灯光昏暗,但凡追逐文化的脚步,却一刻也不停歇。出洞后,从左侧拾级而上,到山顶,有十几间红石房屋,供奉神仙却五花八门,僧人讲,包公等若干人皆成为神仙,号称万仙山。只见明代石墙,在根脚处蔓延一朵奇异的莲花,那红石莲花格外引人瞩目。往前看,窗户颇似莲瓣,四下开来,而绝不直是,曲曲弯弯。有不锈钢转筒在山顶流转,僧人说是防空洞的排风口。历史与现代不期而遇,却道出了一个龙山文化的秘密,早年,毛泽东饱读诗书,一直在寻找龙文化的出处。而蔓菁岁月,擂鼓台荒岭之上,把一个真正的龙文化默默埋在野草荒林中。往北行,有碑曰:妙善出生在此。妙善是庄王的三公主,生于斯,随后出家山下白雀寺,后在香山寺得道,人称观世音菩萨。转过后山,途径狮子山有狮奶泉两眼,至今水流不息。旁边有南屏山,该不是南屏晚钟得名于此。古时有大片紫竹林,竹子有药罐粗细,锯开的竹瓢比葫芦画瓢更经久耐用,今仍有次生竹林一片。推开一处房门,有居士热情相迎,道:"阿弥陀佛,回来了!"院内有石碑数通,记述楚庄王的汉画被神秘地捆绑着,意在保护。佛堂静静的,却禅味十足。这时,有热心居士安排好素斋 ,号观音饭,我们得以果腹。归来处,僧人名字方知叫释妙芳。他唱了一个偈:"经得世上坎坷路,方得人生是坦途。"正是在妙芳的引领下,我们下山比上山容易,很快顺利下山。那一个午间,我们觉得传统文化的收获很多。而对于鹰城文化来说,这样的经历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生补课。

擂鼓台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