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次参赛时

二十七年前,兴化教育局举行了一次“教改优秀奖”竞赛,自下而上地进行,从乡镇开始选拔赛,然后区里,最后县市。
开始,对这次竞赛也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关卡太多,晋级比较难。你想,当时我镇四所初中——官庄初中、董庄初中、光耀初中,还有高桂初中,每个学校都要选出一个参加。然后参加区里的选拔,区里包括沙沟中学、沙沟镇、中堡镇、周奋乡、缸顾乡、李健乡、舜生乡,那么多学校竞争一个名额,谈何容易。那时,我才三十岁,教学经验也不甚丰富,所具有的长处,仅仅是十年来几乎都在初中教学语文,多次担任毕业班的课程,还有就是有一股闯劲,且经常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成果。比如,教学中以练习引路,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持指导学生每周写日记和周记,坚持写读书笔记;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以判代批”的实验,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第一次批改以后,进行再写作,学生在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大奖。当时,需要的就是年轻教师参加,教办室领导找我谈话,鼓励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竞赛,好好地准备参加,敢于竞赛,敢于获奖,不要有什么顾虑。他们都认为我很棒,一定会为沙沟争光的。经他们这样一说,我参赛的信心真的陡然上升。于是,报了名。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要准备论文,练习普通话,练习粉笔字,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训练,大胆地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改变了过去一人唱“独角戏”的做法。
那时,我们乡下比较闭塞,只有几份报纸和几本杂志,所有的教改信息,也就来自这里。给我影响最大的语文教学杂志是《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战线》。我的小传和照片,曾经刊登在《语文教学通讯》上。有些亲戚朋友从杂志上看到了我的介绍和照片,高兴地问我是不是真的,我付之一笑,真的,但没有什么了不起。
与现在相比,那时真的孤陋寡闻。有时,到兴化听到专家的一两次报告,那会热血沸腾好多天。记得曾经听过小学特级教师高芷娟的小学识字课,还曾听过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说明文教学,后来还曾听到过魏书生的阅读指导课,这些课对我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有兴化中学的特级教师柳印生,蔡培等教师的讲座,也对我从事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性。
镇里的竞争,没有那么惨烈,几乎没有悬念,以第一名的资格参与区里的选拔。
我在想自己参赛的课里面有哪些成功的亮点:自己上课有没有紧张感?应该还好;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激发起来?他们个个生龙活虎,与我配合很活跃,很默契,这应该也不错。上课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课后的作业质量可以证明一切,教学目的完全达到了,当时的学生真好,有灵气,有智慧,这我也放心。
那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呢?这正是我需要打磨的地方。细细一想,有些教学环节的过渡有点生硬,不是那么自然,这不可小觑,需要认真对待。还有什么呢?作业布置的量是否合适呢?太少,能力得不到提升,太多,加重学生负担,也不行。似乎有点多了,那就减少一点吧。时间的掌控是否到位呢?重点知识的传授,重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四十五分钟的重点,也有些问题。特别是最后的结束语,是否正好话音刚落,铃声响起呢?于是有意识地在班上训练了好几课,终于出现了奇迹,话音刚落,铃声响起,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功夫不负苦心人。
沙沟区的竞赛拉开了序幕,评委们开会了,流动听课开始了。轮到我上课的时候了,学生们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连服装都换上了家里最好的衣裳,看到他们焕然一新精神振奋的模样,我的心里像灌满了蜜,对参赛更加充满信心了。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满脸笑容地问学生们。
“老师,今天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沙沟区教学竞赛的日子,对吗?”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说了这样的一句,我的心里真的非常赞佩他这样的发言。
“对呀!是老师与大家一起参加竞赛,你们有信心获胜吗?”我顺势激发一下他们的热情。
“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评委们在后面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后来的所有教学进程都在预设的计划中,学生们的表现甚至比预设的还要令人满意。那最神奇的训练,又一次达到了预期,最后一句课堂结语话音刚落,悠扬的铃声响起来了。
“感谢评委老师们的指导!”学生们的掌声送走了领导和评委老师们。
很快,结果出来了,以得分最高获得沙沟区“教改优秀奖”一等奖,顺利晋级,不久将参加县里举行的竞赛,真正的决赛即将开始。
这时,我的心里又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优劣了,因为要想在兴化这样一个大县里获奖,必须有自己绝招,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教学安排,否则只能被淘汰,那将对不起鼓励我的领导,对不起与我一起参赛的学生,也对不起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付出。我暗自下定决心,硬是要啃下这个硬骨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许,我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拼搏,不好好的珍惜机会,将会留下终身遗憾。
于是,我日思夜想,积极查阅各种可以找到的资料,吸收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教学经验。魏书生的教学模式,让我眼前一亮,他的大胆改革,让我深深折服。
县里竞赛的时间到了,住在教工招待所。第一天下午,先是参赛教师抽签,决定课文、班级和上课的次序。我是抽了一个一号签,我是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一号是个好兆头,但是相对地准备时间就会减少,有人到明天下午才上课,知道课文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其实,当晚,新华电影院有新的故事片《寡妇村》,在农村很难看到电影的,但是需要认真备课,还是忍痛割爱了,放弃了难得的看电影的机会,无奈地嘱咐那些明天下午上课的老师,看过以后,好好地讲讲故事情节,他们也都爽口地答应了。
我抽到的课文是柳宗元的《马说》,是一篇古文,必须一节课教完,是有一定难度的。竞赛组安排在第一天下午让参赛教师与授课的班级学生见面十五分钟,布置预习事宜,谈谈课堂里有哪些具体要求。得知情况后,我立即到昭阳中学初中部联系到初三(1)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是特级教师任祖镛的爱人,治理班级很有经验,教学也是一流,这样我对上好课更有信心了。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闻琦毓就在昭阳中学(现在叫市一中)高中部,他下午到我住的教工招待所看望我,鼓励我好好参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当时就告诉我,我的签抽得很好,这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很高,会好好配合我的。现在一看班级的状况,果然不假。为了与学生拉近距离,我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我与唐王同姓。”
学生们脱口而出:“姓李,李老师好!”
“我的名字藏在下面一首诗中:红旗指处,革命前程广阔;昌盛祖国,仍须建设人才。知道吗?我的名字是什么?”
“李红昌!”你看,真的很聪明。
我把他们的聪明,好一阵夸耀。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喜悦之情,让你不爱他们真的不行。
我的布置完毕,学生们摩拳擦掌,这让我好一阵激动。
晚上,好几个老师去看《寡妇村》了,回来后,一阵神侃,备课的心绪都不那么宁静了,特别是安丰中学的一位女教师,她教英语,可讲起故事来,并不逊色于语文教师,她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把我的心激荡起来了,很后悔没有亲眼看到那神秘荒诞的《寡妇村》。不过,课还是要备好的,写好教案,会让课堂的安排更加心中有数。精心备课,一直到凌晨,终于脱稿了,放心地躺下了,然而,不是一下子就进入梦乡的,还在一幕一幕地设想明天上课的情景,想着想着,不知什么时候才睡着的。
第二天早上,在招待所里喝了一点粥,吃了一个肉包子。可是,我是第一个上课,必须早点到学校,做好上课准备。心里有底是一回事,真的就要上阵比赛了,还是够紧张的。这不,刚才吃的一点早饭,全都吐了,好在当时没有人发现,否则也够丢人的。空着肚子,顽强上阵了。
学生们已经齐刷刷地坐在位置上了,我出现了,学生们一起鼓掌,欢迎我的到来,后面黑板报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优秀教师来校展示”,听到的,看到的,让我心潮澎湃。我连忙鼓掌表示回敬,“谢谢!谢谢!”
“同学们,马上我们就要一起接受县教育局领导的检阅了,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老师!”
说着,教育局的领导来了,学生们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入座。
上课了,一切都在计划中,《马说》的重点难点疑点,都一一破解,最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样的一个细节。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真学习了柳宗元的《马说》,懂得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识别人才的伯乐的道理,可我马上需要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课文,在她优美的朗读声中结束这篇课文,可我不知道你们班上朗读最好的同学是谁,怎么办呢?”就在我说这话时,同学们的眼光为我指明了一个,我马上走到这位女生面前,“看来你是班上朗读水平最高的,对吗?”她当仁不让,点点头,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最近一次学校演讲竞赛中她获得了特等奖。
“好的,大家欢迎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一阵掌声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她的朗读的确语音准确,感情充沛,为我的一堂竞赛课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走出教室,学生们一个个也跟着我出来了,他们要我经常来学校看看他们,我真的答应了他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局领导也来对我表示肯定,我只能非常谦虚地对教研室主任周荣秀说:“我来自农村,只能是乱上,没有经验,献丑了。”当时他就说:“课上得很好,没有问题,放心!”
后来,结果出来了,我获得了全县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那一次竞赛,初中语文组,获奖的只有两个。这是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最自豪的一次参赛,它让我一直信心百倍地从事语文教学,一直坚持到五十六岁了,还乐此不疲。
心中有语文,心中更有学生。
为了语文,为了学生,我愿意坚持下去。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执着追求。
回想那次参赛时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