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汉语拼音中的b、d、g是浊音吗?——质疑普通话汉语拼音教学
普通话汉语拼音,从小学开始就把b、d、g作为浊辅音来教学的,并把p、t、k作为b、d、g相对应的清辅音。那么b、d、g果真是浊音吗?
我并非文科出身,更没有学过语言学,只能直观地说说我的看法。我们不妨选择d、t作为代表,并配以“啊”韵音,大致分别读作答、大和塔、拓之类的语音。
如果我们学点外语的话,就会发现,普通话汉语拼音的这种清浊音的教学是有问题的。
先拿俄语来说。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斯大林,早期译为斯太林。如果纯粹按发音来译的话,似乎斯拓林较合适。依照普通话汉语拼音教学的说法,前译太(tai)或拓(ta)是清音,后译大(da)是浊音。实际上斯大林的俄语单词根本没有变化,都是Сталин。只不过它既可以读斯大林,亦可以读斯拓林。其中的“т”从来就是清辅音。与之相对应的浊辅音是“д”, 普通话汉语拼音中没有这种相应或相近的发音。
英语也有相似的情况。像s、t或f、t辅音连缀后的发音,可发爆破音。如star(星),既可读斯拓,也可以发爆破音读斯大。其中的“t”始终是清辅音。与之相对应的浊辅音是“d”,同样,普通话汉语拼音中没有这种相应或相近的发音。
日语里这样的情况更为普遍。如二战时日本731细菌部队,把作为试验的人的活体叫做剥了皮的原木,单用汉字表示为[丸大],日语平假名表示为まるた,既可读“马路拓”,亦可读“马路大”。前者为送气读法,后者为不送气读法。其中"た"就是清音。相对应的浊音是"だ",普通话汉语拼音照样没有相应或相近的读音。
т、t、た和д、d、だ,分别相当于国际音标的清辅音[t]和浊辅音[d](其中た、だ已带有“啊”韵音)。这说明,这些外语的清浊音的划分是准确的。
综上所述,普通话汉语拼音b、d、g以及p、t、k都是清辅音,只不过前者是发爆破音或叫不送气发音而已。诚然,在外文音译中文时,浊音很难用汉字标出来。如俄语Зоя译为卓娅,英语John译为约翰,均与实际读音相差甚远。但并不能因此在汉语拼音中生造浊辅音。把与国际音标浊辅音字母相同、发音不同的汉语拼音b、d、g硬说成是浊辅音,这只能算是伪浊辅音。这种教学有可能误人子弟。我认为语音教学应该与国际接轨,还是舍弃b、d、g是浊辅音的这种普通话汉语拼音教学为好。
普通话汉语拼音中的b、d、g是浊音吗?——质疑普通话汉语拼音教学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