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秧歌
人们酒足饭饱了有没有什么活计可做,就感觉寂寞难耐了。吃过饭大伙在家呆的烦闷,一个个来到人们最爱聚集的地方在一块闲聊。大伙穿着平时不穿的新衣,抽着平时抽不起的高档香烟在一块神侃。此时一个爱热闹的人说一句,“今年咱们村怎么死气沉沉的啊,连一班秧歌都没有 啊”那个说“现在的人都心野了谁还稀罕闹秧歌啊。”这个说“村长也是懒的连一班秧歌也不组织”,说曹操曹操到,村长也来谝闲传了。那个爱好热闹的人发话了“村长啊你就是当你的官呀,还是准备为民办一点好事呀,你看咱村今年死气沉沉的样,连一点新年的气氛都没有,你怎么就不组织一班秧歌闹腾闹腾啊、”“唉忙的顾不了这些事 了啊。”“哟你官不大僚不小啊,你是怕花钱吧?别怕啊你发一声令其他事交给小民办,至于村里出不起钱,不怕啊钱我出啊”村长被激起来了说“哟你小子发财了,有几个小钱就烧包了啊,瞧不起一级组织了?好的你去组织钱村子里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发起者的目的达到了。说闹秧歌马上就有积极的响应者,大伙不闲聊了现在就去大队部取锣鼓家舍,取来锣鼓,聚在农场上先咚咚锵锵的敲打起锣鼓,锣鼓声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只要锣鼓一响不要怕没有人来闹秧歌,那些喜欢闹秧歌的老汉女子,后生一听到锣鼓声就坐不住了,一个个不约而同的来到农场上,到场后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扭起来了。一场陕北正月的秧歌就这样闹起来了。秧歌组织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沿门子给家家户户拜年了。所谓的沿门子就是秧歌队到村子的每家每户去拜年庆贺,据说这样会是这家人一年之内吉祥顺利。接待秧歌队,每家都会在院子里摆一个桌子,上面摆一些,烟酒瓜子之类的东西来招待秧歌队。秧歌进院落主家会放一挂鞭炮来迎接。沿门子的秧歌主要就看伞头的能耐了,一般的伞头都是村子里能说会道的巧嘴人,他可以现编秧歌词,秧歌词大都是吉庆主人的话,也有幽默开玩笑的秧歌词,图个红火热闹的,博得大家一笑。村子里闹腾几天后一般没有秧歌的临近村子会邀请秧歌队去他们村的。秧歌队有时去外村表演,一般不能即时回村的,有时会被相邻的村子一个一个的挨着请下去。秧歌去了外村就不能不认真了代表了一个村的水平,队员们会一个个相当卖力的。那年轻的外村小伙子会不眨眼睛的顶住年轻的女秧歌手看,年轻的姑娘们也会在一起勾肩搭背的偷看秧歌对里的小伙子,有许多男女就是在看秧歌时相互对上眼了最后最后结为夫妻。去外村闹秧歌晚上就被安排在各家住宿,吃派饭,吃派饭时就是很好的拉话机会,有的小伙子看准了秧歌队的姑娘就会向其他队员转弯抹角的打听她家的情况和本人是否有婚许。秧歌队吃过晚饭还要表演小节目的,就在一个农家较大的场院里,临时搭一个简易舞台,开始演出。表演的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的,一般就是唱道情乡,乡土方言,生活中的故事就是戏了,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戏里充满了乡土气息,戏中有喜有悲,也有喜剧式的幽默。秧歌队回村后还要表演最后一场的。那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村子里会安排一场九曲灯场的。转灯那天晚上秧歌队是要演出的。灯场一般选一块宽敞平整的庄稼地,全村的男人都要去扎灯场的,九曲灯场是用高粱秸秆扎成的。正月十五下午吃过晚饭后,负责人会站在硷畔上喊一句每家给灯场送面灯十个,不敢耽误了啊。这时家庭主妇们就会马上捏面灯,把白面擀薄,套捏出十个灯盏,里面倒入麻油,然后放入一根棉花捻子,这样面灯就算好了,由女人们送到灯场,在高粱秸秆上摆放好。天渐渐黑了下来,灯场那里,秧歌队已经闹腾起来了,村里的老少妇幼都像灯场走去,几乎是全家出动了,方圆邻村的的老乡们也都赶来看热闹了。秧歌队在卖力的表演着,不断的往开踢着场子,看着时分差不多了,主持人会宣布转灯开始,随即鞭炮齐鸣,七彩焰火升起在高高的天空。由秧歌队领头,带领人们进入九曲灯阵,人们大都兴高采烈的,有背着孩子的,有搀扶着老人的,据说转九曲可以消灾除病,转了九曲的人就会一年平安。进入灯场的人们都是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的。有时转灯的队伍会发生拥挤骚乱,这样的人往往是外村的年轻人,这时维护秩序的村民们,会同时用七八个手电筒向捣乱的人照射过去,厉声呵斥着“嗨嗨你要干什么”捣乱的年轻人马上就收敛缩回去了。这不是小事,挤烂灯场是不吉利的,发生踩踏更不是小事了,好在村子里的人们是有经验的,可以用此种办法有效的制止骚乱。临近转灯的结尾,转灯的人可以拿走灯场的灯盏,据说这也是一种吉利,可以把好运带回家。随着转灯的结束,人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相随着沿着回家的小路往回走着,那一盏盏面灯也随着人的队伍在行走着,那盏盏面灯像漫天的星星,发着微弱的亮光,伴随着回家的人群渐渐远去。陕北农村的正月天也随着十五灯会的结束逐渐结束,人们享受过一段愉快热闹的日子,逐渐收心了,开始谋划着新春的农事了。陕北的正月是红火的,那热烈的锣鼓声,还有那嘹亮委婉的唢呐声,在沉寂了一年的山间小村,每到正月便会响起来,一年又一年从未间断。陕北的正月哦人们不会忘记你,就像那逐渐隐去的面灯,来年照样又会亮起来的。
村子里的秧歌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