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汪国真到路遥

发布时间:2015-04-30 18:36 阅读量:313 日记本:《个人日记》

由汪国真到路遥

西安 杨广虎

4月26日凌晨2点,诗人汪国真去世,年仅59岁。

刚听到这一消息,心里感到非常震惊。虽然,世界很大,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些生生死死的事情,麻木冷淡,不足为奇;但是如果和自己有些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包括亲人,一但有事,还是比较关注的,这或许是现代社会中仅剩的一点人性真情了。

去年,陈超老师跳楼自杀。不管处于怎样的目的,还是让我感到意外,尽管我和他只在博客上留过纸条,没有交集。今天,汪国真先生去世,让我不得不怀疑:“好人有好报”的宿命论。

大约90年代初期,我见过汪国真老师一面,地点是在西安宾馆,一个下午的五六点吧,在他的房间里,坐了一会了,就走了,忘记了谈些什么,大概是诗歌之类的话题。汪国真老师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谦恭平和的。那时候他是大红大紫的诗人,在《女友》杂志开有专栏,我在“情人岛”也发过一首小诗,不足挂齿。

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是文学如火如荼的年代,是文学最好的年代,我个人觉得。我当时也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初中生,却被文学的激情所感染,课余也写一些小东西,还能换些“银子”买书,记得当时在黑龙江的《初中生》杂志发表了几首小诗,就得了三十多元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读者来信也是如雪片。文学被抬高,成了我们的信仰;作家、诗人比现在的影视明星、嫩模土豪要受人吹捧。席慕容、汪国真就火在那个时代。

我骑着自行车,金河到宝鸡的人民街一家小书店买了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年轻的风》。父亲拿着书,看了几遍定价,最终没有说什么。作为初中生,也算是是一个文学少年吧?!也听过北岛、舒婷、食指、海子等“朦胧派”诗人,但觉得汪国真的诗读起来有味道,容易让人明白,清丽、有哲理和抒情性和感染力,也给人以信心和美好。试想,一个初中生,一个农家子弟,学业、工作,前途,一片茫然;除了一些书信交流,偶尔能看上一部露天电影、也没有网络,还要面对去南方打工、去海南发洋财的种种诱惑,靠的是什么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市场经济,社会上迅速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让我们对生命更加热爱,他朴实的诗句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无可替代。

汪国真的诗歌带给我们一场诗歌的盛宴和狂欢,在中学生中盛行,一些学生以能背诵或者引用汪国真的诗句为豪。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还有: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以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等等励志诗篇,让年少的我们充满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

汪国真老师的诗歌,浅显易懂,和流行歌曲一样在90年代社会转型期不断流行,召唤人们积极向上,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后来,诗坛各种流派盛行,文学被边缘化,“下半身”等先锋诗歌粉墨登场,也有了私人化个性写作,汪国真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从事书画以及谱曲等事情。他的诗,也受到了一些人的不满和质疑,激烈嘲讽,他的诗歌太白,落伍,是“心灵鸡汤”,没有个性感受等等,成了一些人攻击的对象。

无论怎样,我觉得他的诗是积极向上,阳光青春的。虽然个性体验的东西少些,语言也不够凝练,但排山倒海式的大众感染力从他以后恐怕无人能及。当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无论怎样讲,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

在汪国真诗歌的影响下,一批批学生梦想成为诗人,为这一桂冠而努力跋涉,成功者,失败者,不计其数,甚至一些人至今为生存而忧虑。记得94年,我跟着诗人远村、谭克修等人到西北大学、西安建筑学院等大学晚上讲诗歌,偌大的教室坐不下,站立着甚多,丝毫不觉得劳累。我还与周竞、丁仁祖老师去中学讲文学,在长安一中千人教室讲完,学生如潮般涌来让签名,有的直接签到衣服上,有的签到胳膊上,有的随便拿来一张纸条,让人为文学血脉喷张,又让人对这种文学的崇拜的盲目性而担忧!

致青春!现在汪国真老师去了另一个安静的世界,我们深深哀悼的同时,又感到非常惋惜。人死不能生,我想他的诗歌,对我的影响,难以忘怀!只有他的诗歌,坚守着良知,让我在繁重的学业中,烦躁的心灵得到些许安慰,看到希望和光明,懂得隐忍和坚持!

说到汪国真,我不得不再说说路遥。因为他们同处于我成长重要时期的90年代初期。虽然我没有见过路遥,但读过《平凡的世界》、《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及最近厚夫老师的《路遥传》和张艳茜老师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因为太长、剧情也太慢,至今没有看完,至于和原著的区别,肯定是有的,快节奏的生活,影视剧注重人物矛盾和故事情节,想让人期待一集集看下去,就像电影《白鹿原》一样,票房在期待大钞,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人有兴趣看完,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弄成田小娥的情感戏,一部史诗巨著很可能庸俗化成男女关系。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88年完成,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我此时在宝鸡一个乡下的中学读书,学业紧张,信息闭塞,对文坛事情没有时间从主观上也不会去关心的。后来到了古城西安求学,才知道路遥和《平凡的世界》。当然,《人生》知道早些,因为改编成电影,农村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同学喊着:“高加林、刘巧珍,骑着车子逛县城”,嘻嘻而笑,自己却不明白为何而笑。从时间的角度上讲,我读汪国真老师的诗集《年轻的风》、《年轻的潮》要比《平凡的世界》早得多,可见,诗集影响力之大。在读《平凡的世界》之前,也读过《穆斯林的葬礼》等小说。在大学中,读《平凡的世界》,老实说,影响不深。因为读过柳青的《创业史》,自己也是农村出身来到大城市,加之对1975-1985年的事情不太熟悉和关注,自己那时候还是个孩子而已。上了大学,有些清高,喜欢贾平凹一样天赋高的有文采的作家,对华丽的语言,出奇制胜的情节等有一种陌生感的喜欢。或许,是受到90年代初期西方一些文艺思潮的影响。沉重的现实主义书写、平实朴素的苦难情节、人物形象高而大等等,我草草读了二个晚上,就结束了。

可能是自己的年轻气盛,错过了对一部好小说的阅读。

事隔20年后的今天,当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重新引起人的关注,就像当年《渴望》一样,让人们重新回味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小说“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的确,让我再次感动的是孙少平不断奋斗的精神,感动的是他与田润叶这种理想主义的爱情,路遥在进行着一种英雄主义情节的写作,写到酣畅之处,不由得在小说中穿插了自己感慨和议论,这种介入,虽有伤小说本身,但可以看出他无法遏制的写作情感和急于表达的思想。

小说就是比诗歌厚实,特别是在表现大时代的面前。但是,诗歌、小说,散文等,各有特色,谁也代替不了谁。我为路遥的这种写作精神和大格局的写作思想而佩服,他不怕吃苦,敢于把日常生活和社会大变革结合在一起,让人物更加丰满。

“路遥是一个大抱负的人,文学或许还不是他人生的第一选择,但他干什么都会干成,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灿烂的光焰。

现在,我们很少能看到有这样的人了。”

路遥可以当官,官场失意后又无奈转身投身文学,非要弄个样子让人看看。“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记得作家方方写过一部小说,叫《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对现实中一个人尽管再努力却徒劳的故事做了催人泪下的展示。我们说世界是美好的,缘于我们的苦难太深重!

路遥只说了一句:“日他妈的文学!”

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文学可谓可恨交织。

他一直坚持走现实主义的写作道路。写《平凡的世界》可以换一种不同于《人生》的写法,他坚信自己的判断。

在1988年致蔡葵的一封信中,路遥曾不无抱怨的指出:“尽管我们群起而反对‘现实主义’,但我国当代文学究竟有过多少真正的现实主义?我们过去的所谓现实主义,大都是虚假的现实主义。应该说,我们和缺乏现代主义一样缺乏(真正的)现实主义。我是在这种文学历史的背景下努力的,因此仍然带有摸索前行的性质。”

“计算成功的方式是吃苦和受罪,他拼命工作,玩命写作,自我折磨式的付出,在文学创作这条艰辛寂寞的道路上,竭尽全力,一路血汗向高峰攀登”。

路遥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给生活一双飞翔的翅膀。现在,我又准备仔细重读《平凡的世界》,慢慢地品味。

“陕西的作家每每聚在一起,免不了发感慨:如果路遥还活着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这谁也说不准。但肯定是他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会干出许多令人佩服又咋舌的事来。”

这是真话。只有路遥能干出来。

作家最终靠作品说话,只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是伟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最后一个匈奴》等就是。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让我们记住,谁才是真正的勇士?!

从汪国真到路遥,从《年轻的风》到《平凡的世界》,岁月无情;每个人都不是完人,生活虽然艰辛,但这些作品时刻让我们记住朴实和善良,为伟大的梦想而跋涉向前!

2015年4月30日匆于南山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由汪国真到路遥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