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学习参观记——重游扬州

2014.7.27 多云
江都是扬州市的一个区,到了江都顺道逛逛扬州。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和全国名地都一样,宽街道、大马路、大楼房,没有多少特色。江都教育局安排看四个景点: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除了何园以外另外三处我都去过,再好的景看过一次我就没有大的兴趣了,但这是一个集体,大家须一起活动。
来了扬州没看瘦西湖等于没来。扬州的瘦西湖和和杭州的西湖没有一点关系,不存在扬州去“克隆”西湖的问题。我想这个“瘦”字是瘦小,狭长,由一个一个小湖连接而成的,没有那种很大水面湖泊。人间天堂唯有苏杭。西湖是杭州王冠上的明珠,是美景的代名词和化身,用瘦西湖这一名称就不难解其意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阳春三月扬州瘦西湖的美景目不暇接。琼花成为扬州的市花,也正是三月绽放,在瘦西湖我特意叮咛导游引我去认识一下琼花树,到了琼华树下我才发现这种木本植物并不是扬州特有,秦岭山中常见,俗称“梿枷条”。在我们当地农民脱粒小麦,黄豆等使用的农具“梿枷”就是用这种树的木条子做骨架子,用构皮编制出来,装上个长手柄敲打收割回来的粮食的。在扬州竟成了名贵花木了。还有隋炀帝修大运河三下扬州,看琼花的典故。上次来时正是烟雨三月,瘦西湖游人如织,湖面上有一船,船上载有一戏班,吹拉弹唱好不热闹,船在水中慢慢移动,从这一湖面到那一湖面,游人也听不完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听着一句听不到一句,倒也别有风情。
上次到个园没有导游,我们进了园子也是随意走走,哪些地方必须看,哪些地方可不看,都有哪些典故也不知道。虽说在江北,只听人家说这两处园林极具江南园林代表性,这次在导游的带领下看的仔细和上次感受就不一样了。竹园中后花园,按春夏秋冬四季布局,石头的颜色,地面的铺设,种植的树木,建筑的造型都能恰到好处把一年四季表现出来,那时的盐商太有钱了,据说建那个园子的花费相当于当时江苏省全年的财税收入。何园与个园比起来也毫不逊色,除了精巧的布局,功能齐全建筑群,构思精巧的假山和水池,如镜中花,水中月以外,从欧洲进口的建筑材料和钢琴,西式床与家具外,主人家那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氛围,这是钱所买不到的。何家几辈人都是读书人,辈辈都有举人和进士,注重子女的教育,在晚清官坐到了京城,当上了翰林院院士。我在想这何家出了大官,修这样大的园子得花多少钱?家里是有人经商呢?还是受贿和贪污了数额具大的银子?在现代社会,大小官员谁敢这样的张扬和高调呀?!
大明寺的山门口,清朝乾隆皇帝题有”淮南第一观”的字,我感到奇怪就问导游,“这是一座寺院,何以说成是淮南第一观呢?称观的地方信奉的是道教呀!”导游回答说:”大明寺建在这座小山上,立于山门前可观看湖光山色,这个观不是道观的观,而是观光的观”。进了寺院才知道除了供奉的鉴真大和尚与佛界圣贤以外还有苏东坡,欧阳修等一些历史名人,称为观也不为过,说不定乾隆皇帝真有此意呢。出了大明寺在山门外石坎边坐着等人,一位五十八九的人硬要给我看像,我还没有应诺,他就说开了,一道的同事多,说的我不好意思起来,我说你看一次收多少钱?他说二十元。我说你快一点看抓紧说,我时间紧,要随大家赶路程。他又看了看我的左手,说起了我的过去,以及子女、妻子、父母、事业、人生方面的一些话,基本上都是吉利话,又让我抽签,竟然抽了一上上签,又问我要一百八十元,我说:“你开始讲好是二十元呀,怎么又突然要这么多的钱?”他说:“你抽了这么好的签,值这个价!”我知道这只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讲起了价,他说:“你最少给我六十元。”我说:“行。”把钱付给了他,大家已经走出去六七十米远了,上车后大家听我一说都笑了起来。
下午我们赶到了南京。这个季节不应该有霾呀,可是扬州南京一样,灰蒙蒙的天,能见度很低,江都李局长说:“江苏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很严重,一年有二百二十几天都是这种天气。有钱也买不来的好空气呀!”
到了南京火车站,离上车还有两个小时,我们一行人走出车站,不远处就是玄武湖。我们在湖边绕湖走了很长一段,天热气太温高了,湖水也不干净,还有一股臭味。这时,我忽然想到,我们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秦岭山中,可以享受清凉的天气,呼吸清新的空气,喝清澈的河水,听着那些悦耳的鸟叫声,看蓝蓝的天空和圆圆的月亮,也是很惬意的事呵!
赴江苏学习参观记——重游扬州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