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权威的牛皮癣
武汉,中部大都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有弛名中外的长江大桥,黄鹤楼,也有写满历史沧桑的辛亥革命红楼,首义路,有凝聚历史重量的汉阳造,也有名满天下的汉正街商铺,,,,,九省通衢,大学最多,千湖之城,这一切都是武汉人引以为傲的名片,然而,这么多的美誊却没能让武汉披上文明城市的光环,相反还在同级城市中拖了文明的后腿。作为武汉市民,还有引领武汉建设的管理者们无疑是一种痛,一种遗憾。
为了搭上文明城市的末班车,在2014年尾,因为有关部门要对武汉进行为期一周的文明城市审查考核,由此,在武汉,掀起了一股全民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如雨后春笋骤然间出现在大街小巷,在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在偏僻小巷的斑驳墙上,不管是穿梭大路小道公共汽车,还是路边小店的三尺餐台,这样的宣传标语如空气一般随处可见,即便你对此无动于衷,也无法让你的双眼避开这一切的无处不在,,,,,
无可厚非,一个城市的文明,是万众叫好的事,因为,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这是一个官与民都会受益的社会问题,文明带来的是不可预见的未来。而问题是,什么才是文明呢,是强迫性的灌输文明观念?还是短暂运动式的思想洗脑?不得不说,如此铺天盖地的张贴在某种程度上讲只不过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临时造势的中国式的官场惯性思维模式而已,与文明的真理相去甚远。
文明,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系统工程,文明建设远不止背诵价值观,贴贴宣传标语这么简单,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乃至每个市民的一举一止,一言一行都是文明的基础,而且,建设文明城市也非一朝一夕,一场动动式的学习所能做到,应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也可能是很长的周期,做为城市的引导者们首先要对文明有一个更高更深层的认识,而不是用简单的经济建设逻辑去建设文明,因为文明的构筑远比提高经济数字更难。
文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展现,它必须要和自愿联系在一起,如此霸气的文明旋风只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倡导者的举动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如此任务性的背诵也只是一种被动的妥协,因为它违背了人的主观意愿,见缝插针的宣传标语也伤害和纠结着工作辛苦的马路清洁员,实不可取。我们只是希望看到,管理者们尽可能的用一种文明的行为去建设城市文明,让文明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田,而不是把文明变成一页纸片贴在街头巷尾,因为这样的文明太敷衍,充其量不过是一张张带着权威的牛皮癣。
带着权威的牛皮癣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