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公职人员腐败成为经济的“润滑剂”
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徐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人民法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制定并印发《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人民网)12月11日
谈到腐败问题,人们往往摇头叹息,可能会觉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腐败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似乎觉得出现的这么多的腐败问题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直接的关系,然而除了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也同样存在腐败问题,其原因是现行制度上的重大缺陷是导致司法腐败的重要因素,其中不少地方政府将本身的经济建设任务分解或摊派,责令司法机关承担一些与本职工作不相关的经济建设任务,特别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迫使司法机关利用职权,想方设法筹集经费。还有就是不同司法机关之间的体制及其待遇存在较大区别,无形中造成巨大竞争压力,促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相互攀比,追求豪华与奢侈,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滥用司法权。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防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精神不振、为官不为问题,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中央落实了“八项规定”政策,从内部开始防腐败,严格查处各地方官员腐败问题,官位从基层到中央,部门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从司法到检查机关。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政府开始涉足经济领域尤其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这就使企业不得不对政府的倾斜和优惠寄予明显的依赖。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把目标瞄准了官员队伍。他们对自己所瞄准的官员采用银弹攻势,不惜一掷千金,腐蚀公职人员,大搞权钱交易,以此来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这样,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慢慢竟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他们向高官行贿,既有拉大旗作虎皮,以示高人一等的心理,也有抵制业已存在的各管理部门的乱摊派,抵制公务员的“吃、拿、卡、要”的意思。
为了有效防治腐败问题,从根本上防治,要科学有效预防腐败,持续开展干部职业道德教育和干部职业纪律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官员腐败、司法腐败、促进公正廉洁司法的制度体系,不断扩大政府、司法的公开范围、拓宽政府、司法公开渠道、创新公开的方式,强化对领导干部、干部选任工作和审判执行岗位的监督,广泛接受外部监督,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的深层次问题。各审判机关充分发挥审判机关职能作用,自觉接受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依法审判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和各类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加强反腐败问题的查处。
(作者:燕@子)
预防公职人员腐败成为经济的“润滑剂”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