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要明晒,才能避免遭乱用

发布时间:2014-11-25 15:36 阅读量:125 日记本:《个人日记》

明年起,政府花钱,需要向老百姓公开“明细表”。11月24日,在省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上,省财政厅通报了四川拟落实国家新《预算法》的改革举措。其中,财政预算由“2本账”变为“4本账”,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基础上,新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未列入预算的一律不得“花销”。(腾讯新闻,11月25日)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三公”消费因缺乏透明度,常常引发公众质疑。部分群众甚至将 “三公经费”视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公款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而政府在公开“三公经费”时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有可能误导社会公众。

“三公经费”公开的问题,一直都备受争议。“需要公开什么、谁来公开、何时公开、如何保证公开透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公众所关心而各单位有意回避的所在。早在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国家制度虽然早有要求,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前后,晒“三公”问题也多次被提出。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禁令,其力度可见一斑。

从明年起,四川将全面裸晒“三公”经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财政资金的情况都要公开,主要包括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财税政策等。晒“三公”,四川省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解决好之前说到的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是关键。只有将“三公”放到明面上来晒一晒,才能让公众明白清楚,进而才能更好的行使监督权力,将纳税人的钱用在正道上。

“三公”要明晒,才能避免遭乱用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