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端正思想,消融人情冰山
发布时间:2014-11-20 16:04 阅读量:211 日记本:《个人日记》
节日喜庆、婚丧嫁娶本是传统习俗,亲朋好友“随份子”、送礼物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一些地方、一些官员,正是利用这些人之常情而心安“礼”得,以致它膨胀、走样,成为贪腐“挡箭牌”。(新华网 11月20日)
今年,中央巡视组加大巡视力度,清理出了部分在“人情”中转型的腐败分子。“人情”是个具有社会意义的词语,对人情既无束缚,也无上限,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就在人情的基础上,受贿者拿礼理直气壮,案发后,却以人情往来为借口为自己开脱,让“人情”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贬义词。
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原处长金树芳贪腐案中。10年受贿200余次,牵涉粮油、畜禽、餐饮等78家农企;千万“家产”中,受贿金额250余万元,另有810余万元无法说明来源。这事件只揭示了人情往来的冰山一角,但我们却深刻的认识到,人情往来也是难控的腐败深水区。
婚庆礼节送礼收礼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摆在官员和商人之间就成了一个特殊的事件。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受之以鱼”,就应该“授之以渔”,明面上官员私拿了商人的礼金,但谁知官员又送了什么作为回礼呢?
干部存在在复杂的社会里,要避之人情来往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廉洁从政才是党员干部体内应流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官”“商”交往要有道,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公职人员应该守住自己的底线,心存敬畏,人情和贿赂之间是一度之隔,一旦跨过去却是万里鸿沟了。
身为公仆,既不可没人情味,也不可没有原则。当端正思想,明白人情应用在群众身上,原则当用于有利益关系的人身上。不管是与群众,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沥青关系,不踩法的底线,不打规章制度的擦边球,才能真正消融人情这座冰山。
陈晨:端正思想,消融人情冰山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