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人”为何沦落为“放水人”
一场突击行动,在深圳沙头角海关旅检四科办公室,办案人员当场查获108万元,多个信封注明分账“清单”。 走私车辆按次收费,小轿车1200元/次、商务车1500元/次,海关关员每人每月受贿至少几万元。(新华网 2014年11月17日)
把住关口,守住国门,是海关肩负的神圣职责,而深圳沙头角海关部分关员却将国家与人民赋予的重任作为“筹码”,明码标价,放纵走私,“守门人”沦落为“放水人”,沙头角中英街反成走私通道。
“守门人”沦落为“放水人”, 一方面是权力集中的原因。深圳海关监察室主任殷玎玓说,沙头角海关管理层级单一,权力过于集中。其他口岸的抽查指令一般由风险控制部门下达给现场检查部门,但沙头角海关缺少风险布控机制,查哪部车、不查哪部车完全由旅检四科负责人决定。权力的过于集中导致了产生腐败窝案的土壤。
“守门人”沦落为“放水人”,更重要的是沙头角海关公职人员自身的原因。纵有千般诱惑,如有对法律的敬畏、有廉洁的坚守,坚持原则,也不会轻易受贿,没有人拿着枪指着脑门强行要求。说到底是贪婪,轻松的放行就换来了月入几万的收入,是工资的几倍 。“按次收费、明码标价、按岗分赃、严明管理、利益分明、建立清单、定期结账”如此“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腐败链条,让旅检四科关员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也造就了窝案的产生。
“守门人”沦落为“放水人”,还有监管部门监察不力的原因。为何猖獗走私成“公开秘密”,老百姓看不过去,监察部门却“毫不知情”? “举报往往石沉大海,举报电话则成通风报信工具”,能够收到举报的单位能是是谁呢?“打铁还需自身硬”,如若监察部门“吃人口软、拿人手短”,对举报置若罔闻,“守门人”更会大胆、放心地当“放水人”。
每一起腐败案的背后,都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防止腐败产生,除了分散权利外,公职人员更要加强自身修养,遵章守纪;监察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敢于查处不手软,形成威慑,让违法乱纪者不敢为。
“守门人”为何沦落为“放水人”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