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乐乐100)

发布时间:2011-04-12 07:37 阅读量:2114 日记本:《个人日记》

应城长江埠镇的大普村、左家村、苏台村、余上村座落在汉丹线以北、应城城区以东十公里处,呈田字形排列,火车就从左家村的前面呼啸而过。那里是我们市人社局“三万”活动的驻点。

清明节过后第一天,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从梦中醒来,起床,站在楼顶,雨雾中的村庄尽收眼底。远处,成片的油菜花在雨雾更显得妩媚,让我在乍暖还寒时节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张永国局长早已起床,我们简单地吃过早餐,张局长就带领我们一行六人走家串户。

多年没来农村了,在我的印象里,农村还是那灰蒙蒙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房前屋后牛粪随处可见,一片狼藉,道路“晴天一把刀,雨天一滩泥”。而眼前的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大普村一个个农家小院、楼房布局得井井有条,水泥路面一直延伸到了每的门口,村庄干净整洁。老人活动室、健身场地等设施一应俱全。

在成片的小楼中,但见一栋别具一格的小洋房,朱红色的大门,气势恢宏,门口还停着一辆小汽车。村支书告诉我们:这家人做生意,财源滚滚。村支书还说:现在这村子里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网络通、村村有卫生室,吃住行,就医,样样方便。我不禁就感叹道:农村真是大变样了!岂是很多年前农民们所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个档次?

走进左家村,前面有一副食店,我们随张局长走进去,老人们正在这里打麻将、玩纸牌,悠然自得,笑声和着滴滴嗒嗒的雨声,意境和谐而又恬静。当他们得知我们是工作组的,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45岁的左正望一家5口人,儿子在部队,已转志愿军,一女孩在上高中,八十岁的老母亲身体硬朗,颐养天年。左正望家里种着4亩地,一年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农闲时,他就做收谷子的生意,一年下来,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如芝麻开花,节节攀高。左正望说:我就说一条,希望党的富民政策不变。张局长笑着说:当然会变,不过是越变越好的。

我们在雨中走进了一家家农户,从一张张生动灿烂的笑脸上,从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们走上致富路的喜悦之情,感受到了他们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恩之情。

我们了解到,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民兄弟们正朝着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但他们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些问题急需我们帮忙解决。

有人反映:想盖新房,宅基地却批不下来。

有人反映:养老保险问题还没妥善解决。

有人反映:想经商,小额贷款那样难办,手续太复杂了。

还有人反映: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问题……。。

我们边认真听着,认真记得,有些问题,张局长当场就表态帮忙解决,落实到位,并吩咐同行的同志抓落实,那些有关政策层面的问题,张局长表示尽快向有关部门反映。穿行在村子里时,张局长动情地对我们说:我们是来做事的,不是来做秀的,一定要把农民的事办好、办扎实。

有一位老婆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八十多岁,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但精神矍铄。张局长问:您老人家觉得现在农村政策好吗?

老婆婆笑着说:政策好,时代好,就是我的光阴不多了,无福享受了。

张局长说:您老好好活,活到120岁也不稀奇的。

说完又是一片爽朗的笑声,突然间,我耳边仿佛响起了高吭的歌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久久不绝。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雨还在淅淅沥沥,村庄,一抹雨烟。俗话说:春雨贵于油,党的富民政策,还有省委这次组织的“三万”活动不就正象这春雨一样,普洒千村万户?

文:乐乐100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乐乐100)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