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认为此句话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两句话同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本身不算是善男信女,但我一直倾心道法佛学,尤为喜欢一段修身戒条,并引以为戒,在此隆重推荐给大家!
修身训条:付出未必期待回报。人至清则无徒。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辅万物自然而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养浩然之气。善待自己,自爱才能被爱,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君子和而不同,善于隐藏目的和方向。自我本我超我,心情表情容貌。被动的爱我不屑施与。没有对抗就没有伤害。万物相关,本能系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当今社会贫富悬殊,到处不乏贫穷者、落魄者、孤独者、老弱病残者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可怜之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贫穷者无钱可维持生计,需要别人物质援助才可解除困境;落魄者失意潦倒,需要别人物质精神帮助方可解除窘境;孤独者独身一人无助迷茫,需要别人以心灵慰藉方可解除孤寂;老弱病残者无力孱弱丧失劳动能力,需要别人提供方便送去温暖。可怜之人需要别人同情,可怜之人需要关爱,可怜之人需要帮助。为可怜之人奉献爱心,这是人类善良的本性,是纯属于自然的举动,是人类人性化的表现。我们不仅对可怜之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帮助。
但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当可怜者接受爱心帮助之后不但不懂得感恩回报,反而变本加厉要求得到更多的援助,这时,可怜之人就变为可恨之人。可怜者以可怜自居,自认为别人给自己帮助理所应当。因为自认为可怜,所以就放弃了自尊,放弃了自我奋斗,把自己放在一个可怜者的位置,等着让别人同情,再比如,以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懒散自卑,甚至以绝食抗议等等,打着可怜的幌子来自甘堕落,这样的可怜是不值得同情的,只会让人鄙视。
可怜之人沦为可恨之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看不见自己,看不起自己。丧失了自尊,少了自信,少了自强,少了奋斗。以可怜者的身份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所以一味地索取,一味地只想得到,所以最终变得贪得无厌,变成令人憎恶又无可奈何的可恨者。
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