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腐败产业有门道当官有权又有钱

发布时间:2014-11-06 14:51 阅读量:143 日记本:《个人日记》

以权力为筹码、用经济学思维“运作”腐败产业,曹鉴燎精心营造起一条贪腐产业链:许多地产老板、村官、实权派官员前呼后拥,有人为他买别墅,有人为他建会所,有人充当他的“投资代理人”。(人民网 2014年11月6日)

当前物价飞涨的时代,米贵菜贵生活用品都贵的言语处处可闻,可为何部分围观者领着国家供给的微薄薪水,却能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又买房又投资?前有“表哥”,后有“房姐”,如今广州原副市长曹鉴燎也用行动表明了,“腐败产业”也是要“经营”的。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不谋政或谋的不是政换句话说就是“为官不为”、“官本位”,这些违背党性的做法又是怎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这些“领导”又是怎样给自己盖上“遮羞布”的?如果说原海南省副省长谭力只收雅贿,在世俗的金钱上添了几分“品味”,只是私人兴趣。那么曹鉴燎对商“送项目”,对下送钱,就可以称为发展产业了,其中官商勾结的腐败产业链,只怕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实现今这样的“腐败产业”已经逐渐融入了各行各业,比如房产。贪污腐败分子喜欢将不义之财用来购买商品房,过一段时间后再卖出变现,毕竟房产涉及金额大、私密性强、限制少,且能保值升值。坊间传闻,八项规定清理公职人员房产后房价迅速下降,想来也不该是空穴来风。

据统计,贪污、腐败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成分最重的洗钱活动之一,说明“掌权、有权、沾权”的领导多存在思想不坚定、党性不纯洁的问题,多出现依权办事、倚权牟利的现象发生。曹鉴燎“腐败产业”的“失足”并不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不小心,而是党中央、中纪委对“腐败产业”这个新名词的高度重视,腐败已经不单单是个人或个别情况,而是一个整体事件,希望“还在河边走的人”能够走上正途,在这个不断被创新的权力世界里,重新明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陈晨:腐败产业有门道当官有权又有钱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