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腐败反衬反腐道路任重而道远
近日,凤凰网刊登题为“中纪委网站:有领导干部坐公交打出租去参加宴请”文章,文章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来取得的明显进展和阶段成效表示肯定,同时也对中央的反腐建设措施予以认可,同时表示要坚持深化落实八项规定,切实改进作风最终要靠制度建设,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打出租参加宴请的“隐形”腐败是对当前反腐败工作一记响亮的耳光,反衬当前的反腐败建设任然滞后予时代的进步,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建设永远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
常言道,忠诚源于背叛的代价太低,同理,“不敢腐”源于腐败的回报太少,而不是腐败的代价过大。我们在探索反腐败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建设,着眼予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无可厚非,制度是人所建立,约束的是人的行为,不能克制人的意识,过多过重于制度建设而忽视本质内因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有背道而驰的嫌疑。内因是事务发展根本原因,决定事务发展的方向。虽然腐败要受到制裁,丧失自由,但当贪污、腐败所取得的利益比受到的惩罚少时,但凡不是圣人必然选择后者。从最近报道的腐败案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贪污受贿上百万乃至千万的官员,失去的只是简单的十几年自由,这十几年的自由换来的却是入狱前风光的生活和让人仰慕的地位,可以说腐败的回报明显大于代价。所以,制度建设不能一味抑制人的行为,而忽视对人的意识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资决定意识。中国社会发展至今,制度建设不可谓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可谓不全面,为什么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却屡禁不止?笔者以为,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必然出现的人的观念意识偏差,就如同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思想一般,追求奇异、不服从。在西方拜金主义思潮和追求“上金”思想的冲击下,我们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于是个别干部沦陷在金钱和享受的沼泽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堵住干部通往沼泽地的道路,设置各种关卡,反而让更多的干部对这片神秘之地充满向往,出现逆反心理。面对意识的转变,我们当宜梳不宜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习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彰显党对改进作风和腐败现象的决心,我们要保持乐观,同时也当保持清醒的认识,改进作风还要靠制度,但最终是靠高尚的个人道德情操支持,靠党员、干部正确的价值观念驱使,更要靠全社会人士的共同监督。
“隐形”腐败反衬反腐道路任重而道远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