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日志
在很多文学网站上,意中经常看到日志被当做一种文体,或者说一种体裁,而单独列出来。日,在字典中有很多解释,但能与日志发生关系的,无外乎白天、天;志,其中有一种解释比较贴切:记号:标志。如果按照字面解释日志这个词组,就应该是某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需要做个有标注的记录。汉语词典解释要简单的多:日记(多指非个人的)。并举了教室日志、工作日志。这两种解释均与意中理解的不远。一直以来,亦是这么做的。
不言而喻,意中属于做事严谨,且有良好记载习惯的人。工作期间,每天均会做工作日志,似流水账般、按照时间记录工作状况,但很少发表感慨,也不录入个人感悟,只是简单记载什么时间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效果如何。同时,仍然记日记。日记里,主要是个人一些感悟、想法、体会了。即或同时也记录了日志中的工作内容,亦要参杂个人观点、意见,甚至会对其中某个人的某些做法进行评论,或直述看法。不工作了,把日志变成纪事了,把在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做了何事简单记录下来,只是把每天改为特殊日子,时间变为上午、下午这样时间段了。因为个人的事情毕竟不会有很多需要记录的事情,即使有,一天里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足矣。至于日记,仍然还是老样子,只是也比工作期间篇幅少了一些。
意中的纪事很简练,例如,今天上午,与来起到法院,找冀滨咨询来起官司的事。至于说了什么,效果怎样?统统没有记录。而在这天的日记,也许就会较详尽地述说与冀滨的友情,甚至对其中几句话的感想。纪事往往只有十几个字,而日记却是整整好好一张A4纸。近年的日记,几乎篇篇均是一张A4纸,不多不少。
意中以为,一张纸足可以记录下一个事件,把日记当做练笔的话,就如同老师留的作业,只允许在一张纸上记录这个事件。一旦把它当作文题目来完成,对提高写作水准、把握叙事要领很有帮助。
对于写作,意中以为,可以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说写作特点;但于文体与结构,却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要遵守的。
随着写作的渐进,会发现,原来想要突破,或者认为已经有所突破的部分,慢慢地又回归了。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所要致力追求的循序渐进吧?
意中不会痴心妄想创造新的文体,更不会为了标新立异而别出心裁地刻意把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肆意破坏。要学,就尝试着去学会学精,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的更精进。
关于日记,无论是日志、日记,还是纪事,只要能够清楚标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于中可以辨别自己思维与思想的轻微变化,并可以依据这些蛛丝马迹,查知自身的修为进境情况,就足够足够了。至于称谓,又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在悟出了这个道理之后,遂释然。
无论是写作还是读书,意中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适合与否?适合了,就继续进行下去;不适合,就尽快放弃。坚持的越多,收获就越多;放弃的越快,同样会收获多多。
小的时候,对于玩物,什么时候都是不厌其多。以至于后来多的自己都不珍惜。对于朋友,只追求多多,到最后泛滥到分不清良莠,而被所谓的朋友出卖。唯有明白了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又多付出了多少惨痛的教训?
大一些的时候,开始有选择地寻找可以信任的朋友,却发现并没有多少可以依赖之人。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可供结为一体的人很多很多,而一旦没有共同效益可言,一切就烟消云散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又需要复出多少伤心的眼泪?
老了老了,过去的不再重来;失去的不可复得;却发现在关键的时候,依然是孤身一人。一个人去面对一切,一个人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孑然一身而来,亦要孤独一人而去,生命的本身就是这样。所谓黄泉路上结伴同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而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且,并不是你所在群体所有人的愿望。
意中不是否定主义者,更没有什么心理阴暗。尽管始终以阳光的一面示人,但不阴暗并不代表不了解阴暗之人的卑劣手段。不会使用那些龌龊的手法去害人,但起码应该了解那些人惯用的伎俩,从而使用最有效的方法防止被诬陷。做好人难,难在既要襄助好人成功,又要防范小人暗中使坏。
意中虽然阳光,并始终以充满阳光的笔触写作,就是在日志、日记、纪事这些属于比较私人的作品中,也尽量回避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是写,也尽量把他涂抹得平和一些,委婉一些。即或如此,但因为内心实在厌烦这种阴暗,就是注意注意再注意,还是能够从字里行间寻找到一丝痕迹的。想抹,也是涂抹不掉。
如若能够把在同一个平面游动的日志、日记、纪事这些生命轨迹的标示点,同纵向的时间觇标进行定位。生命就得到了展现。那么,无论辉煌与否、不管精彩与否,意中可以说,你已经成功地用笔墨描绘出了自己一生的与众不同,起码是你自认为的与众不同。逼近了生活的本质,揭示了整个生命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也许因为缺少传奇而逊色,也许因为平庸而平淡,但那只是于你于我的感觉,而对于描绘者,仍然是最重要最丰富多彩的。如果你能够善待他人的生命,你就能善待他人的生命过程,同样,你也应该能够善待承载他人滑翔轨迹的那些日记日志纪事。如同尊重一个人一样,去尊重他们的感受。
二零一四年九月一日
试说日志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