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助制度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体现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4-09-18 13:12 阅读量:178 日记本:《个人日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人民网 2014年9月18日)

社会救助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护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临时救助制度就已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临时救助制度已经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临时救助制度自身仍不完善,还是一些存在的问题,而且临时救助专项立法的缺失导致了我国临时救助措施不健全、制度衔接不配套等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困难群众生存权乃至发展权的实现。

近几年来,在城乡低保及各专项救助齐头并进的同时,临时救助的力度也在加大,国家、各省市陆续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临时救助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现行社会救助立法远远落后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目前,重特大疾病是导致许多家庭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常规医疗救助之外,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为这些人群提供更多社会保障。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在常规救助的基础上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因该是今后民政部门开展社会救助的重点方向。

临时救助制度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体现核心价值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