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
有凤来仪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陶渊明要来仙佛寺,梦虽不在意,但梦见庙宇之类总会要去还愿去,或祈求平安为好,第二天就邀几个朋友一同去庙里。来到恩来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一樽高高矗立着的双面观音扑面而来,仙佛寺新修的大门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设中,牌坊式的大门已经立在那里,一侧的商店也开始经营香纸蜡烛等纪祠品。兜售的摊主热情地召呼你,给你引路,给你指定了车位,并说明不收你停车费。
再往里离老庙还有一公里,于是顺着酉水河往上游去,一路上高大的树都打着点滴,新栽的树还不少,不过我看到一棵较大的南方红豆杉很是欣慰,樟木桂花特别多,杨梅紫薇樱花也不少,竹子也散落其中,雕塑分布在红砂岩石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排整齐的雕塑石像下面底座上也刻上捐献者的名字,有几个我认得的本城人怎么也成了佛?他们不就是商人吗?成佛首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汹酒,不淫邪,不打妄语。一个朋友说这些俗人的名字还是集中刻在一块碑上比较好,捐了多少一目了然。与佛争名份,佛不生气,总有不虚心之意,最近听说一个因经济问题被立了案,普度众生,造福一方,济贫帮困,只要真心,佛时时佑之。
仙佛寺庙很灵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去撤,去打砸的人基本上不是奇怪的死去,就是得怪异的疾病,没有亲手打砸,只要是去指挥的人也报在他们的子女身上,我不便多说,只要去来凤城一打听就知道。也难怪每年的农历2月19生日,6月19成道,9月19出家。仙佛寺是人山人海,当地政府不得不派出警力,以防意外发生。
仙佛寺的灵验就在于它有1700多年了。东晋咸康年间,来凤县志早有记叙,仙佛寺摩崖造像被认定为唐代刻成。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第6批文物国保单位。但我还是确信这块宝地做为佛住初选之地还是在东晋时,经过了好几代人才在唐代刻成。昨天梦见陶渊明更是让我确信之,你想想东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57岁,他写桃花源记距今1600多年 ,仙佛寺离酉水河下游里耶建的秦朝军事重镇(公元前212年)距今2200多年,陶的出现整整晚了600年。从文明的传递方式和速度来推测,秦汉文明向上游传承200多里的水路难道要600年吗?秦国灭亡了,但是文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历史只是在这里划上了逗号,“迁陵邮洞庭”出土的秦简已经让世人震惊。千百年来酉水河就是从这里流出大山,走过洞庭,汇入长江,华夏文明从此也带进山里。
在陶渊明生之前的这600多年时间段该有多少故事。你能说秦灭时里耶的秦人就没有向上游逃遁吗?我大胆猜想,陶渊明一定听说过在酉水河上游有一个奇特的伏流洞叫卯洞,但他没有到过,这一点我相信。因陶脚有疾,他家也不宽裕,但陶的朋友有一个叫颜延之任刘柳后军时在寻阳同陶渊明结下了友谊,后来颜出任安郡太守经过寻阳时天天去访陶,每次必定是举酒酣饮,直至大醉。离开寻阳时颜留下二万钱给陶,陶全换了酒。陶田园般的生活,生活圈子不大。但来看他的朋友个个可以说是贤达。陶另一个朋友谢灵运也是个做官 的文化人,但他特别喜欢探险旅游,谢游山玩水爱到幽寂高峻的地方,重岩叠嶂莫不游遍。一次谢到临海,一路上伐木开路随从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秀还以为有山贼惊骇无比,最后知道是谢所为才定下心来。
陶渊明的朋友远不止这几个,林语堂在“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这篇文章里写道:他的生活是简朴的,风格上也是简朴的,这种简朴的特质是令人敬畏的,是会使那较聪明较熟悉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的,他是今日人生的真爱好者的模范,因为他心中反抗尘世欲望的念头,并没有驱使他去做一个彻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调和起来。
陶渊明和朋友相聚饮酒,就是把所见所闻,心之感悟道出来互相分享,寻求心灵的共鸣,这才是目的。陶渊明的悬印辞官,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他同时代就激起朵朵浪花,他不为名而名满天下。当时庐山有一个著名禅宗叫百莲社,由一位大学者主持,这个领袖想请陶加入白莲社,有一天便请他赴宴,他所提条件就是可以席上喝酒,这种行为是违犯佛教的条规,可是主人答应了,当他刚要签字正式入社的时候,他却攒眉而去了。而他的朋友谢灵运很想加入这个白莲社可是找不到门路。那位法师还是想跟陶做朋友,所以有一天便又请他和另一位道家的朋友一起喝酒,他们一共三个人,那位法师代表佛教,陶代表儒,那位朋友代表道教,法师曾立誓终生不走过某一桥,可是有一天当他和那位朋友送陶回家时 ,一路谈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都走过了桥,三人知道的时候不禁大笑。
陶渊明的饮酒是他外面世界信息量的最大获取之一。他是真正的隐者,不像他的朋友谢灵运爱品评人物,时事,如会稽太守孟凯信奉佛事,对佛理多有研究,但却为谢灵运所轻视 ,谢曾对他说:“得道需有生来有赋智慧的业缘,你老先生升天当在我之前,但成佛必定在我之后”孟闻听此言非常恼怒。不同的处事风格带来不同的命运,陶渊明热心田园生活 ,只想退官求其真静,谢爱品评时事人物,虽生得一部美须,终以谋反罪而被杀。
然而生在江湖何不谨言慎行求其顺呢?这里面要说的就是给他送钱的朋友颜延之在进与退中把握的尺度最为恰当。颜也性情放诞,不能取悦当时的权贵,他见刘湛等独揽大权,行事专断,心中就愤愤不平,常对人说“天下大事岂能靠一个人才智去独断”你看陶的朋友个个都是性情中人。还有一件事我们更看清处事之妙,颜延之故作《五君咏》一诗以咏叹 嵇康道:鸾副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咏叹阮籍道: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咏叹阮咸道: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咏叹刘伶道: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这些咏叹得罪了达官贵人,还是皇帝宋文帝对刘义康说:还是命他在乡里思过吧,如若仍不悔改,再将他驱逐到远处,如果实在难以饶恕,你们就看着办。颜见此便隐居起来,不过问时事达七年之久,颜身在官场深知求其顺的道理,晚年颜是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在仙佛寺有一股魏晋之风从这里拂拂吹来,每每在家读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仿佛还是写的卯洞上游这段光景。陶他没有到过这里只要听说,还是写得出,正象范仲庵没到过岳阳楼,就事先写出了岳阳楼记,他们都不过是借景叙怀罢了,范应邀能如愿的登上岳阳楼,他让“天下之忧而忧”名满天下。范与陶虽不是同时代人,文彩却是双绝,但范的生活更与谢有点象,文人也是世俗凡夫子,笑纳美妾也不失文人风彩。
仙佛寺的精髓就在于道、释、儒三教合一之所在。成仙就是道的归属,在中国文化中你很难说出你是受那种教化得多,有时偏重于道,就按自然规律办事,以无为而行事,不去违背自然之法则。有时又积极的推行改良环境与人世,“不破不立,人定胜天”往往又与自然走得太远。有时又发觉道、儒都有点不完整,静心反省,心止如水,大彻大悟后猛然发现:手持印堂眼前慈面即如来。
仙佛寺我来了,朋友来了,梦里的陶渊明也来了,还有陶渊明的朋友也来了,还真是有凤来仪。我把所持的观点讲出来给朋友听,大家一致要我写下来好,谈笑间,我们来到摩崖造像前,我深深地鞠躬。
绿化2014年8月30日
有凤来仪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