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式”廉政教育不应成为主流
发布时间:2014-08-13 14:58 阅读量:174 日记本:《个人日记》
广东省纪委近日披露,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日前对全省官员提出六点警示,其中包括:酒肉朋友千万不能乱交、私人会所和高档娱乐消费场所千万不能去等。(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风”问题、反腐形势,目前通过群教活动及中央强力惩腐措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群众中赢得了广泛支持,在干部中起到了显著震慑,彰显了中央对“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零容忍的态度,以及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廉政教育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党的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党员干部的成长、政策落实、反腐防腐等起到了教育作用。“苦口婆心式”廉政教育作为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方法,体现了党对党员干部“人性化”管理的情怀,但一味地寄希望于“碎碎念”来保护、爱护党员干部,最终落得个溺爱、错爱的结果,俗话说:响鼓不用重锤,需要重锤,也不是响鼓的料。因此,“苦口婆心式”廉政教育应把握好“人性化”管理的度,不应逾越法治成为主流。
党员干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应该是法纪制度规定的事,通过健全的法制体系,划出“地界”、标明“红线”,潜移默化地去除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根除官员搭上线、有关系的侥幸心理、目无法纪的自大思想,通过建立健全法制体系,真正将“法治”思想运用在治国理政中来。
廉政教育不能少,新形势下,需要执政者将廉政教育与“法治”思想创新地结合起来,将法治思想作为廉政教育的主旨内容,把廉政教育作为法治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而不应模糊主旨,一味迁就,让廉政思想停在嘴上、忘到脑后,无法用制度来约束其行为,或者是有教育则学,少教育则乱学,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还养成一系列不好的习性。如若能将法治思想作为廉政教育的基础,切断官员走捷径、旁门左道的意识,廉政教育必定会起到良好效果。
“苦口婆心式”廉政教育不应成为主流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