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利弊皆有,官民还需正确看待

发布时间:2014-08-08 10:55 阅读量:238 日记本:《个人日记》

黑龙江省绥棱县上集村村民李方(化名)近日在路上被摩托车撞伤,家人几次要求交警部门处理未果。没有办法,李方给“绥棱人”发了一条微信说明情况,并上传了被撞伤的照片。没过多久,事情圆满解决,李方拿到了应得的赔偿金。(中国青年报)

这是绥棱县县委书记微信问政的结果,民众在其他部门未解决的问题,反映给县委书记后得意解决,官员为民办了实事、群众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可谓是皆大欢喜。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网络问政也成了政府部门的一大探索。

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了解民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便利,它能畅通百姓的诉求渠道,让群众诉求直达领导干部,既保证了诉求的原汁原味,又保证了问题的时效性,能让百姓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圆满解决。

然而,网络问政还不够成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诉求渠道的畅通,会给群众带来诉求依赖性,加之一些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对百姓诉求淡而化之,造成老百姓不管大事小事,还是急事缓事都找“大领导”,忽略了部门的作用,加重了上级的负担。随着群众反映问题的不断增多和问题的繁杂性,只有把问题在一级一级地转下去,转给相关部门解决,这样一来,问题可能就在长时间的转接中“变了质”,也让群众“伤了心”。

因此,在创新问政方式的过程中,不应忘了传统的问政模式。党员干部就应该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多下基层,走近群众,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这样的问政方式最快,也最实在,还能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打破群众对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的印象,密切干群关系。另外,要着力提高部门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提升为民服务意识,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老百姓的问题在当地就能得到解决,赢得群众的信任。

网络问政利弊皆有,官民还需正确看待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