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级将反腐情绪拉回理性
发布时间:2014-07-18 13:54 阅读量:302 日记本:《个人日记》
近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云南省委原常委张田欣、江西省委原常委赵智勇、青海省委原常委毛小兵等3名副省级官员同日被通报案情,虽然均被开除党籍,但公职处分“待遇”各有不同。赵智勇和张田欣都经历了罕见的“断崖式”降级,赵智勇从副省级连降七级到科级,张田欣则是连降四级担任副处级非领导职务。(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提及官员腐败,都以“双开”后锒铛入狱为结局,久而久之民众对于“落马”官员都抱着一顿乱打、喊打喊杀、除之为快的激昂情绪。但“断崖式”降级新招的出现,给民众激昂的反腐情绪注入了“理性”的药剂。有权力的地方就存在腐败的可能,公众应正视腐败现象存在的客观性,正因为如此,反腐工作更加需要常态化,切忌鼠目寸光地“运动式”反腐,更不能带有“仇恨”感性的反腐,反腐必须要在党纪国法的框架内进行,站得住脚才能走得更远。
“断崖式”降级的官员,其因行为违纪而不违法得以保住公职,彰显了中央对待反腐的理性和人性化。官员能身居高位,没有过人之处、真才实学和辛勤打拼是换不来的,不能因为其一时的违纪极端地硬“扣帽子”、一棍子打死,不仅寒了仕者之心,也违背法治社会题中之意。毕竟是有用之才,错而改之,给官员重拾人生、报效社会主义事业的机会,也符合党的用人原则及宽广胸怀。
是药三分毒,“断崖式”降级的反腐新药方已开出,其“副作用”必须要引起重视。降级高官虽已“虎落平原”,但其丰富的人脉资源及余威,足以成为东山再起的资本,因此,必须要对其改造情况严加掌控、合理引导,慎重开启重生之门,避免二次祸害。
反腐是在党纪国法之下进行,怎样惩处也应遵循法律依据。避免“投其所好”的感性反腐,不仅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也有利于疏导民众过激的反腐情绪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断崖式”降级将反腐情绪拉回理性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