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车轮腐败”必须严抓、狠打
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出台,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实现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取消公车就是在触动既得利益,彰显的是改革勇气。但更应警惕:公车补贴不能成变相加薪。坚决防止“蛀虫们”异化改革,才能把公车改革落实到实处。(网易新闻)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等“车轮上的腐败”早已备受诟病。没改革以前,每年公车消费竟高达2000亿元,官员更是相互攀比,违规超标的配备公车,把公车当做自己权利地位的象征。公车本意是方便领导职工外出办事使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公车往往就只是一把手的专用座驾,甚至还公车到处旅游等,这些都让我们百姓深恶痛绝。
其实早在1994年,国务院就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了公车的使用范畴和条件。但为何车轮上的腐败还是屡禁不止?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一方面是制度上的缺失,只是下达了政策,但却没有严格按照执行。另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监督,违规和超标配备的公车,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对他就行监管和督查。还有就是“公车改革”很大一部分的是伤害到了各个单位一把手的切身利益,所以大多数官员对于上级下达的政策只是敷衍了事。
随着今年的改革力度加大,改革方案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交通补贴来代替省部级以下官员的一般公务用车,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是要想真正的把改革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还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从心里面认识和接受这项改革;二是“公车”透明化,将各个单位的公车统一刷上标识,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成立专门的公车监管小组,并且开通群众举报热线,发动全社会对公车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公车腐败,必须严肃处理。
改革往往都需要时间的检验,只有坚持按照公车改革的方向,对一切车轮腐败都要严抓、狠打,以正不良之风。最后笔者相信,通过这次前所未见的改革方式和力度,终究会让公车腐败之风成为过去,等待我们的将是公权为民用的美好明天。
对付“车轮腐败”必须严抓、狠打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