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为权利套上枷锁

发布时间:2014-07-18 11:43 阅读量:179 日记本:《个人日记》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彭大伟)中国官方16日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改为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公车改革自1994年开始,已经历20年,而去年11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后,一场号称“史上最严厉公车改革”在全国浩浩荡荡地铺开,《意见》和《方案》的出台更是体现了中央治理公车乱象的决心和力度。

公车改革治的是享乐主义。现在许多单位公车配置使用存在诸多超标违规现象,其根源是官员变得娇气,是享乐主义作祟。在20世纪末的几年里,全国仍有许多农村交通不便,乡镇政府,甚至县级单位到农村开展工作都是靠骑自行车,而随着经济的发达,公家和个人都有条件购置汽车了,习惯了享受坐车带来的舒适和快捷,反而成了不坐车就不到农村到基层,宁可等着单位用车的空闲也不愿顶着烈日、寒风到基层走走,到农户看看,产生了交通便利了,与群众距离却远了的脱离群众的现象。

公车改革治的是奢靡之风。工作人员存在攀比炫耀心理,在公车购置上的体现就是闲置浪费、超标购车、提前报废。有些单位宁可将旧车闲置也要购置新车,好像不如此不能显示体面;购车时在购车预算的价格上在浮动一下,购置高配车,不如此不能体现档次;一辆车刚开了几年,一换领导,就要重新购车,以此来显示新领导新气象;等等,都是官本位思的奢靡之风导致的。

公车改革治的是浪费贪腐之害。区、县、乡三级的公务用车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包括购置、装具、维修、保养等诸多方面,容易滋生贪腐现象。而且许多单位没有公车不办公,有了公车乱办公,公车变相成为领导的个人用车现象严重,即使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给贪腐埋下了隐患。的司局级以下基本取消公车,可以说是在公车消费方面狠狠的砍了一刀,将为政府节省一笔可观的经费,是政府厉行节约,减少浪费的有力举措。

任何改革都有阵痛期,总有一些人因改革而失利。文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应努力促其继续就业。就是减小公车改革对司勤人员冲击打的预防针。笔者认为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彻底贯彻文件精神,顶住公车改革的阵痛,改革必能起到明显效果,政府将迎来新气象。

公车改革为权利套上枷锁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