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能量”的科学小论即幻想若干篇

发布时间:2014-07-09 17:25 阅读量:244 日记本:《个人日记》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功能讲坛

“Without materials,nothing exists;

without energy,nothing happens;

without information,nothing makes sense.”

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著名的资源三角,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现代科学得出的一条言简意赅的真理,更是一种带着心灵冲击力的哲学,给紫色校服下踌躇的心灵,跟随着先辈的脚步,继续探索这个一点点变得熟悉,又一次次变得陌生得世界的意志和勇气。

材料、信息、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要素。在龚克教授的在南开中学的公能讲坛中,重点为大家分析了“信息”这个最给人一种现代化气息的的元素的定义、意义、工作原理以及发展方向等。而在这次讲坛所介绍的知识和思想中,最给我震撼力的一方面,就是各种科学和技术,似乎全部在融汇至一个崭新而又高精尖的领域--信息学;或者说是信息技术。

而对于另外两个龚教授没有过多提及的元素--材料和能源--刚刚浅尝过初中的数理化以及生物学科的我们,也稍微有一些浅浅的了解。它们给我的大体感觉,同样是:综合性强。也就是说,它们融合了各种基本科学的更高一级的科学;同时,也是直接贡献社会经济生活的科学。它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表层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又是最根本的。

在这次的公能讲坛中,我们初三的四个六年制班级坐在瑞庭礼堂的二楼,没能参与与龚教授的互动。其实,龚教授的一场集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报告,又一次挖出了我心底一直都有,只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而没有办法细细讨论的疑问--信息、材料、能源,这三个资源学“巨头”,会是社会现目前所在的发展阶段的三个不会再被轻易打动的山头吗?它们之间,还有多大的可能,再继续融会贯通呢?我们,会不会或早或晚地发现,它们,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三种表达形式而已呢?

混迹于网络上与科学相关的“微博”、“贴吧”等等,总会看到各路的牛人在大胆地猜测:让能源像网络数据一样“集束”传播,零损耗--这是在试图以对待信息的方式来对待能源,使其更好地传播和利用;让物品和人转化成光或者电,传播后再转化回来,达到瞬移效果--这是试图在使材料和能源相互转换,让物质拥有只有能量才有的“超能力”:每秒3乘10的8次方米的极限速度;把生命实实在在的“大脑”,变成一种“意识”(意识这种东西虚无缥缈,我始终觉得不可理解),让思考不再需要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让思维运行的载体不再需要任何空间,让思考不再受自己大脑的“储存量”、“运行速度”的极限过小之限制,完全地施展--这是在试图让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不再基于物质,也不再需要能量,这样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认为,在这三要素中,“信息”才是最后的boss。谁也说不清的问题,谁又敢说哪个答案一定不可能呢?

只有猜想,没有实验与研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不过,这个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存在,叫做“科幻电影”。它们基于大半的大胆想象,和少半的科学基础,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既给大家拓宽思路,又任大家敏锐地审视。前几天,我恰好就看了一部和现在的话题关系很大的科幻电影,它就是《超验骇客》。

它所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个科学家,受到了反科学极端人士的攻击,中了枚带毒子弹,几天之后将会死亡。而在此之前,他所在的科学团体,刚刚成功地将一只猴子的大脑的化学信号和电信号导入了电脑,使电脑具有了猴子的思维和意识。主人公的家人和同事,希望以此种方式留下他,那就是,将他,也以同样的方式导入电脑。虽然留不住他行将就木的肉身,却可能使他的意识永存。

他们这样办了,也成功了。人的脑子是肉做的,而计算机可就不一样了,高级的核心处理器,让他的思维得以全面的施展。他的思维连入网络后,获得了更多的能力,他能利用全世界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感知到一切,还连入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正是为这种高速而巨大的发展,他得到了尖端的技术。计算机连入精密仪器后,他的意识控制着这些仪器挽救了许多病危的老人,让先天失明的孩子看到了柳绿花红,他的技术,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美好。然而,在他医治这些人的过程中,也擅自将他们的思维和意识上传入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组成了集成大脑。那些被医治的人,都成了团体中的一分子,他们无比强壮,长生不老,却似乎,无形中,被计算机控制了,成了奴隶,却连自己也不知道。按电影中对于这种技术的“反对派”和信仰反对派的人们的话来讲:他在建造自己的军队。再这样下去,原始的有机生命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我们都将成为计算机的奴隶。传说中的“由人创造的机器人最终征服了世界,统治了人”的情况将会发生,但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以战斗方式取胜。每个人,都将是个信息终端,和手机ipad没有什么区别。而对待不相信那位死去的科学家会做这种并不正义的事情的他的妻子,大家的解释是:那是计算机,不是那位科学家。计算机得到了他的思想,他的记忆,就伪装成了他。是计算机得到了你们传给它的信息,而不是他的意识活在了计算机里。这倒容易让人联想起“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最后,参与这项工程的科学家,联合死去科学家的妻子,终结了这项工程,消除了计算机不该拥有的那些信息--来自死去科学家大脑的信号,和他的意识。然而根据电影中最后几个画面,和先前埋下的一些伏笔,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编剧和导演想要表达的立意是:他们信任这种科学,相信这种技术不是在统治人类,而是在造福。而这项技术工程的毁灭,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因为“人类对于未知的科学与技术,总是怀着一种本能的恐惧。”

感觉这部电影中有好多值得思量的问题啊。较真地探讨一下“将有机生命的思维导入计算机”这种技术的现实性问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是不是一码事?(听教授的这场报告之前,还真不知道这句话该怎么表达~)如果说“那是计算机的意识,不是那位科学家的意识。计算机得到了他们上传的东西,就能够伪装成他”,那么上传的这些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就仅仅是信息。如果说,计算机中存在的,就是那位科学家的意识,而那些认为“有机生命将结束,我们将成为计算机的奴隶”的人们纯粹杞人忧天的话,那么,这些上传物,不仅仅是科学家大脑中的信息,还有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人类的思维运行过程,的确是受到了“大脑仅仅是一团肉,各种性能实在有限”的限制,潜能被开发得太少,所以说,人脑和电脑,还有各种生命的大脑,总会联盟的,这将是一场巨大的革命。我觉得如果将来现实中的学者真的有人愿意研究的话,还是应该注重“信息”和“信息的处理与利用”之间的区别。电影中的失败结局,一的是因为所谓的“本能恐惧”,二就是因为上述二者全都被计算机控制了。人和计算机,应该各自发挥长处,计算机擅长的是储存、加工,而“利用”,终究得由人来负责。记得在公能讲坛的最后互动环节,有高中的同志问了教授关于人脑的问题,而教授的意思,我们谁也都还没搞清楚人脑究竟如何工作的,只能研究,谁也不能瞎说。这让我开始思考:信息是哪来的?关于“人脑如何运作”,公认的解释就是:不断释放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这样一来,信息、材料、能源,似乎更添了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信息,是特定的材料,产生的特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像是摩尔斯电码,破译了,是一句话,是信息;而没破译,就只是一串数字,一种能量。也因此在看到电影中的这种技术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将大脑思维导入电脑,不可能。因为产生同种信息的根本前提是:同种材料。人脑和电脑,是不同材料。所以说,电脑是不会“想”的,或者说,它们这种材料的“想”,和我们大脑的“想”,是两种材料对于两种能量的有各自原则和各自规律的释放,是不一样的。这么说,任何材料都有可能有意识了:因为任何材料都有可能做到“有原则有规律地释放能量”。这种原则和规律只有同类材料明白,也只有同种材料可能将其破译,并理解为信息。

刚刚是用大脑产生的思维信息作的举例,太抽象了,说不清。如何用声信号作举例,证明信息是一种“加密的能量”呢?我看过一个TED视频,一位曾经左脑中风的女科学家,讲述自己中风时的感受:给丈夫打电话,感觉他在像金毛犬一样汪汪地叫。我的理解就是,来自话筒的声波,“就是有原则有规律的能量释放”,是加密的,而这声波,是我们人类自己的语言,我们的左脑,可以破译这种能量,使之成为可理解和利用的信息。女科学家左脑中风了,也就悟不出这能量的原则和规律,无法破译,此时的声波,就不是信息了,仅仅是能量;换个说法:就不是人话了,仅仅是狗叫。如此看来,刚才的说法还不够完善,不应该说“信息是加密的能量”,而应该说“任何能量都是有规律的,我们能破解的,叫信息,不能破解的,就只是能量”。所以说“万物皆有意识”,不是不可能。也许,我们“以为没有意识和思维能力”的东西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释放的加密能量我们不懂,也不被我们视作“信息”;另一类,就是他们完全是在释放未知能量,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没有可以感知的器官。(我们有眼睛,知道了世界上有光能,假如没有眼睛呢?)我就曾在一本书中见识过“相信石头有思想”的人,只不过,她在神经病院。这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也可以作个大胆的猜想:火山爆发了。我们管它叫“火山爆发”,是不能破译火山爆发所释放的能量;而另一座火山说“他生气了”,则是破译了来自爆发的火山的能量,使之成为了信息。而孩子,也可能说“火山生气了”,你可以理解为那是她的幼稚,但是我愿意相信,纯洁的孩子,是离上天的旨意最近的人。

哈哈,初中的小屁孩儿呢,还就是初中的小屁孩儿,说得我自己都快要乱套了,愈发地接近那个“相信石头有思想”的神经病了~嗯,好像想说的还没有说完,可是废话已经够多了,再“的的”,就要写不完作业了。总之我想说的意思呢,就是我相信“材料(物质)、信息、能源”三者并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它们终会在科学的证明下,发生奇妙的融会贯通;而这成果,也会服务于人类。

最后呢,引用一句“资源三角”和“质能方程”的百度百科上的两短话作为结束语:

1.首次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提并论的是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Weiner):机械大脑不能像初期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如同肝脏分泌出胆汁”那样分泌出思想来,也不能认为它像肌肉发出动作那样能以能量的形式发出思想来。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不能存在下去。

根据维纳的说法,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相互有区别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世界由物质组成,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据。如果说,申农主要是从信息的发送端来研究信息的,那么,维纳则着重从接受端如何利用信息来加以研究。正是在写于1948年的这段话里,维纳第一次把信息同哲学相关联,尖锐地触及了信息的本质定位问题。也正是这段话,启示人们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

2.质能方程含义表明,质能方程没有质能转化的含义,质能方程只反映质量和能量在量值上的关系,二者不能相互转化。对一个封闭系统而言,质量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在物质反应和转化过程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能量的形式也发生变化,但质量并没有转化为能量。质量和能量都表示物质的性质,质量描述惯性和引力性,能量描述系统的状态。

这话,我觉得好高深,又觉得,有些难以认可的地方。

————————————————————————————————————————————————————

物理四维与能量

其实我至今仍在纠结四维里的前三维是神马;百度逻辑吧有个投票:认同“长宽高”的占48.2%,认同“长度、温度、数量”的占41.1%,而其他的10.7%楼主暂且视为是想歪了。(哈哈哈哈哈)

刚又在百度物理吧看到有同志发贴:飞机上的人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都加到了很大,那么人的内能有没有变化呢?楼下的基本上都是这样回复的:不变。你不能把宏观能量和微观能量混淆。

总感觉这样的解释没有错误,但是不够本质。

我想了一下,我觉得分子的动能、势能确实增大了,可是它和我们已有的分子动理论中的分子动能、势能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分子动理论指的是布朗运动。根据这种理论,分子动能说的是分子相对运动速度;分子势能说的是分子距离。而在飞机上,这两者都并不改变。所以说哩,飞机升空,必然对人做功,对人做功,就是对人的每一个分子做功,所以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都加大了。可是不能说“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加大了,因为这两个概念已经被分子动理论定义成了狭义的。狭义的分子动能宏观上表现为温度,所以我们伸手摸摸分子运动快的东西,是会感觉热的。也许,如果有人用个大手摸摸地球的话,也会感觉它变热了,而原因正是我们这架飞机升空了吧。把人类比成分子。

但是这个贴子同样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分子动能加大,就会升温;人的动能加大(还是以飞机为情境),怎么就没升温呢?于是得出结论,是相对运动才会造成升温,而非运动本身。换言之,世界上本没有温度这个物理量,可是我们的手太敏感了,敏感到能感觉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是最初的人类不懂什么是分子,也不知道正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手触感不同,他们只知道自己大脑所感受到的神经冲动:冷、热。于是,也将温度这个物理量,强加到了物质身上。实际上,没有温度这回事,就是动能,分子的动能。假如把一堆人放在一起,然后一个巨人用一只大手来摸一摸这些人的话,人们在躺着和在跑跳时,巨人手上的温度触感想必也是不同的。其实就是动能问题导致的,温度这个物理量,不过是让人更直观地了解物质特性罢了。

动能到底是什么呢?我对一个物体施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我是怎么把我的能量传给它的呢?要是按照量子力学的说法,似乎就是我把一些量子给它了。是光子吗?这方面还是不怎么懂,反正我只是知道量子力学上有很多神奇的存在(原子核内的小微粒,可以被吸收,可以被释放),它们是物质,也是能量,能很顺理成章地从物质的角度解释各种能量的传播的本质。

偶然觉得上面这段话有点将经典的牛顿力学和现代的爱因斯坦力学相结合的意思,于是我希望找到它们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作为初中生,我发现在很多的大人甚至专业的人看来,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力学是两个分离较大的力学理论体系。每当我提出一些问题,而他们又解释不清楚的时候,总是习惯撇下一句“你这是非要用传统的力学来解释现代力学才能解释的现象,这完全不可以”,仿佛这样回答,就意味着对那些现象的不理解,完全是因为我们现在学习的传统力学理论体系,和目前被视作“高端”的现代理学理论体系是脱轨的。在浅看了一些有关于相对论啊,时间空间的关系啊,光和光速啊,量子啊之类的资料之后,我的感受是,这确实和传统力学差距很大,可是这并不能当作他们难以将它们建立足够的联系而视为两个孤立理论体系的理由。现代力学不过是将传统力学变得立体了。)

于是,我尝试将牛顿力学得典型理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迁移到爱因斯坦力学的四维空间内。

先别提时间轴,从最基础的前三维开始考虑。(这就是为啥我一上来先提到了一下前三维到底是什么)。先在纸上画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代表长和宽(我觉得三维就是简单的长宽高,不是什么长度温度数量。上面都说了,我根本不认为温度是个上得了台面的物理量)画两个点,一个在运动,另一个不在。当一个撞到了另一个,原本运动的就不运动了,原本不运动的就运动了。这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代表着动能的转移。按理说根据这个模型,任何物体受力后都是要运动的,可是现实中很多时候它不运动,是因为摩擦力等因素,导致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实际这内能还是机械能,是分子的机械能。只不过人们将其视作微观能量,单独区分开了。再说这种情况实际还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体现:它改变了分子的运动速度啊。之所以宏观上没有运动,是因为它和刚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两质点模型现象不一样,是因为受力物体不是一个孤立的质点,而是大量分子的聚合物,它们都受力了,都改变运动状态了,它们之间又都挨得很近,互相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互相牵制。就好比,你是一个分子,你得到了能量,你可以跑了,可是你却被同伴拉住了手,他说:“说你走必须带上我”,可是能量不够用,带不上那么多人都跑,最终谁也走不了,都在某一定点周围加速振动了。而电磁波呢,它们是散布在空间内的自由微粒,和桌子椅子这些大量微粒的聚合物是不一样的,它们一旦受到力的作用,就会毫无顾忌地前进,因为它们没有静质量,没有吸引力,不互相牵制,所以受力就运动,相撞只会把能量相传递,传播地很远很远。

然后我们直接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迁移到第四维度:时间轴上。牛一惯性定律同样适用于此维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维度上一直运动,根本停不下来!也许有些生物能够静止在时间轴得某一点上,想必它看到我们也挺逗的吧:一直在动,所有人都在以一个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谁也停不了。我们是可以静止在长宽高这三维空间某一点上的生物,我们如果某一天看到一些其他生物,一直以一个速度v向前运动停不下来,我们肯定会默默地计算一下,它的动能是E=1/2mv^2。而那些可以静止在时间轴上的生物看到我们,应该也会算一下,它们(也就是咱们)的动能是E=mc^2。它们觉得咱们在动,就把这种能量叫动能,咱们没觉出来,就不知道咱们有这种能量。爱因斯坦察觉到了,就把这个E推导出来了,把它叫做静止能,这凿实很厉害。mc^2,好大的数字啊,咱们有这么大的能量,可惜了,用不了,也感受不到。有个办法,就是把这第四维的能量转化为前三维上的能量。(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假如一个物体在向前运动,我对其施力使其向左运动,那就相当于将其第一维上的动能转化到了第二维)。当然,这第四维的能量如果没有了的话,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再“根本停不下来”地运动下去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时空静止”。

以下是本人两个比较新的观点(也许根本不是新的,只不过是前人早已说过而我没见过罢了):

1.以光速运动,确实可以导致时间静止。但是我们以光速运动,需要巨大的能量,这能量该从何而来呢?大多数人认为,需要万吨的高效燃料,或者以天文数字计算的电力来实现。可是我不以为然。刚才已经讨论过怎样才能时间静止了,方法就是使我们在时间轴正方向上没有了那个E=mc^2的能量,它被消耗到前三维的维度上来了,我们自然就在时间轴上静止了,所以我们必须消耗自己的、在那个维度上的能量;燃料、电力,即便让你达到光速也没用。我估计当初说“在物体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会静止”的科学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被后人误解了,以为只要达到光速,达到光速的物体就可以在时间轴上静止了,其实不然,你消耗别人的能量,增大自己在前三维上的动能,却没有消耗自己在第四维上的能量,你凭什么在第四维上静止啊?你自己的能量还在那里摆着呢啊!所以说,我们到底能不能以光速运动,然后达到时空静止,不是到底需要消耗多少地球上的资源的问题,而是我们到底如何消耗自己身上那隐蔽而神秘的“静止能”的问题,我们压根不知道它在哪儿,如何去用。再者说,说不定,那个能量消耗了,咱人就没了呢?就好像原子核的核能消耗了,这原子核,不也就不再是原来的原子核了吗?那要是人,不就跟死了一样了吗?

2.我们暂且假设消耗静止能、达到光速、时空静止,这些统统都实现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超越了光速,还能时光倒流呢?(上面算是我的猜测和推断,这个是纯请教)。我们的静止能只有mc^2,咋超越光速啊?达到光速,能量不就已经消耗完了?看来想要时光倒流,这次是需要外界给能量了。就算外界成功地给我们能量了,这能量必须是矢量,我们还有确定它回使我们在时间轴上向左运动而不是向右,才能确保时间是倒流的。想想真是太苦难了。

以上均属本人主观臆断,如果很谬论的话,望轻喷。

————————————————————————————————————————————————————

用电磁波控制基因从而控制生命

现今,科学家和研究生们做了不少实验和相关论文,证实了电磁波对生命体的基因和基因转录的负面影响。不过,我们是否也该看到“利用电磁波来影响基因”的可能性呢?

在进行那些证明电磁波对基因的伤害的实验时,实验者是如何选用电磁波的呢?他们一般都会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其他一些特性来选用,选用适合本次实验的电磁波。但是这些电磁波普遍是稳定不变的“白波”,或者混乱的像噪声一样的“乱波”。这类的波,是不带有信息的能量,或者说,这类电磁波所包含的信息,是实验者没有可以控制的。

人类在什么时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地控制电磁波呢?传送信息(比如发电报、传送电视or广播信号)的时候。这一类的电磁波,是被人类刻意控制其信息的。

电磁波对基因有影响,是因为它具有能量。能量,有着自己的性质(拿波来说,波的频率波长波形,都是它的性质;也正是因为人类有意地制造和传播那些性质被自己控制了的波,才成功地能够利用波来传递信息),这性质,实则就是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信息的传递一定要依托能量,不然信息根本不存在,更不可能被物质生命感知。生命感知的,就是能量,而能量所包含的特有的信息,也会对物质生命产生特有的影响,“稍息”和“立正”两个字都是声波,可是我们听到后反应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能量中的特定信息,对物质(生命体)产生特有的影响”。

所以说,如果我们现在认为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之类的比较含糊的性质,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并不知情我们的基因是受到了带有什么信息的能量,才产生了这样的反应。假设,我们发现“a波”有时会使基因这样变,有时又会使基因那样变,所以我们说,基因的变化是随机的;可是说不定,两次的a波,即便都是a波,但是附着的信息是不同的,而特定的信息,导致了特定的基因变化,其实基因的变化根本就不是随机的。就像我们发电报,发的都是固定频率的电磁波,但是可以说不同的话。我们有了密码本,就能够理解这些波所传递的信息了。可是外星人发现了这种波,恐怕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觉得我们发射的表达不同话语的两次波,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对于基因来说,我们就像是外星人,对电磁波的性质有一定了解,但是还不能够完全的理解和控制电磁波所包含的信息,更不知道电磁波所带有的信息和基因的不同改变方式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而非随机和不定向。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科学的研究,来确定电磁波的频率、强度、节奏和等等其他各种性质(性质决定信息,性质就是信息)与它会造成的基因改变的具体关系,就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控制生命基因了。假如电脑不是人类发明的,而是人类发现了电脑,或许,人们也会做这样一个实验:敲击键盘对电脑屏幕显示的影响。敲键盘后发现,有时候电脑屏幕出现字母A,有时候出现字母B。可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字母。我们只知道“敲键盘对电脑屏幕的显示有影响”,但是不知道“通过敲键盘,我们可以控制电脑屏幕的显示”。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后续研究我们会发现哪个键对应的是那个字母,然后我们学会了“打字”,而不是“乱敲”。而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表示我们输出的能量,带有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而后者仅仅表示我们在输出能量,而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这种能量表达信息,也不知道我们输出的能量,到底是什么信息。

根据猜测,关于“电磁波对基因影响”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乱敲”。等待我们学会了“打字”,就能够制作我们具体想要的电磁波,去控制基因了。

甚至是向一团拥有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和足够孕育生命的营养和能力(但是实际没有生命)的物质,发射特定的电磁波,来诱发基因,使之产生生命。

科学松鼠会文章:《向外太空播种生命》(如想阅读请在百度中搜索,本网站不允许用户发布的文章中含有网址。)

文章多次强调,适合播种生命的星球或星云都距离我们很遥远。将细菌发射到那里,需要很长时间,其间需要遭受各种宇宙辐射的伤害,死亡率会极高;而对目标星球的命中率又会极低。所以必须发射数量极多的细菌胶囊到那里,才可能在如此高的死亡率和如此低的命中率下达到“向外太空播种生命”的目的。如果现发射“生命发生基”(能够组成生命的物质和能够孕育生命的营养物质)到目标星球,再向其发射电磁波以诱发并控制生命基因,可能不失为一个在如此恶劣和困难的条件下播种生命的办法。

第一,“生命发生基”是不具有生命的物质,那么它对抗宇宙辐射的能力应该比真实生命要强。

第二,播种生命的几个备选星球或星云都距离遥远,就算发射细菌胶囊到那里,我们有生之年也不可能等到它们抵达那里;就算它们抵达那里,我们也不可能和它们再取得联系。生命发生基作为具体的物质,抵达那里确实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如果真的有后人等到了它抵达的那一天,他要是真的再通过电磁波来控制(甚至有可能的话,接受电磁波作为基因情况反馈)那些生命发生基的话,速度就快多了,因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是宇宙最大速度,比胶囊飞船的速度要快n倍。

总结语:如果没有物质,什么都不会存在。如果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信息,什么也没有意义。正是能量传递信息,来指导物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个世界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并且变幻莫测,而不仅仅是一坨物质摆在那里,毫无生机。从big bang那天起,宇宙中发生的一切恐怕都是必然,因为物质从来不会脱离能量信息的指导而独立行事。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利用能量来传递信息从而控制非生命的技术(如:遥控汽车),现在,是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控制生命的时候了。

有关“能量”的科学小论即幻想若干篇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