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发布之后
“禁酒令”发布之后
大庙县政府新任班子组建伊始,就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抓起,下死决心颁布了“禁酒令”——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作日内不得在本县饮酒。此令一出,全县老百姓高颂英明,党群干群关系空前融洽。但“禁酒令”推行半年多来,陆续收到了来自各方的负面反应,概括出禁酒令的“七大罪状”:
其一:影响了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禁酒令”的最受害方就是本县酒厂。据调查,该厂干部职工和下岗工人将于近期到县政府“讨个说法”。
其二:加剧了资金外流。一些领导干部不惜千里迢迢吃外地、外地吃,本地餐饮业遭到了毁灭性的冲击。可以说本县禁酒外地喜,本县多个行业忧。
其三:贬低了本县对外开放形象。自大庙县“禁酒令”在全国闻名,上级领导视察、外商考察等场合就使本地干部颇感尴尬,陪喝不是,不陪也不是,而来客中并不乏“瘾君子”,喝不足吃不好,也使大庙县丧失了不少发展良机。
其四:危害了廉政建设大局。“禁酒令”的实施使一些老百姓感到办事尤难,机关干部们魄力小了、作风软了,全然没有了以前那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杯一举,可以可以”的冲天豪气。
其五:破坏了安定团结的氛围。以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间、干部职工间有点小磨擦小矛盾,一上酒桌恩怨消,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基本呈一团和气、相安无事的安定团结状态。但“禁酒令”一出,人们豁然明白了,屁大点儿事能记半辈子,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推诿扯皮等机关陈疾死灰复燃。据权威部门考察,某单位为给贫困户发放1000元还是999元慰问金问题,开了6个月共18次局长办公会还未拍板。若在以往,一桌酒席,意见统一。
其六:阻碍了干部正常流动。不禁酒时期,造就了一大批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三高”型干部,当高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健康原因”调整下去。但“禁酒令”半年,一批平日蔫头耷脑、灰头土脸、半死不活将被调控的干部重新活蹦乱跳,焕发“第二青春”,争相拿着医院的健康证明向组织表决心,要求继续奋斗在一线。大批争先恐后、上蹿下跳的二、三梯队在半山腰傻了眼。
其七:降低了公仆素质。由于没有了酒桌这一练兵阵地,使大批借酒助兴的公仆们失去了用武之地。虽然仍是满满一桌菜,就是缺少了对酒当歌的兴致,陪吃的简单地重复“吃吃吃”,被陪的也呆若木鸡。时间一久,大庙县能够在公众场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所剩无几,间接影响到公仆们在汇报、讲话和演讲中的口才发挥,全然不见了以往的字字珠玑、口齿伶俐,上级考察干部时也普遍反映大庙县干部素质在急剧降低。
几经斟酌,力主禁酒的县长在“内参”上批示:破例在县招待所设酒宴,县政府全体党员出席,上最好的酒最好的菜,研究“禁酒令推行半年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改正措施等项议题。
“禁酒令”发布之后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