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圣姑庙
冀东南衡水市最北部有一个平原县,名字叫安平。安平县城位于省道保衡线的大概中间位置,过安国继续沿线南行约三十余公里即到。如从石家庄出发,走石黄高速深州西出口沿保衡线向北二十五公里。县城不大,但不失繁华。县城的丝网大世界就是原保衡线穿城县城的一条主要街道。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保衡线于县城的西侧另辟新路。圣姑庙坐落在为民路上,在丝网大世界东约一点五公里处。安平孝感圣姑庙始建于东汉,是光武帝刘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也就是公元一三零六年,在原庙东侧筑台重建。又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扩建方有后来的规模。前有牌楼三间为四柱三楼,上有敕封金字匾,下边横出金字孝感圣姑庙。经过碑廊便是圣姑庙的主体,七十层石阶的蹬道,数十尺高台上的工字形大殿。远远望去大庙红墙绿瓦掩映在云雾之中,仿佛是空中仙阁,被称为“仙台”、“圣姑山”,非常宏伟壮观。拾阶而上,有水神、火神护庙,东南、西南两角有钟楼、鼓楼。殿前还有山神、土地庙。大殿共有三进,前殿东西两侧各有五个武士塑像,岑朋、马武等威武雄健。中殿两旁塑有众多女像,有送子娘娘、偷子娘娘等。三进后殿是庙重心,正中高座上塑有三位女神像,正中间即是孝感圣姑。圣姑姓郝名女君,周末时安平会沃村人。品行贞洁,性格善良。父生背疮,久治不愈,她用口吸吮疮口脓血秽物,治好父病。为孝敬父母终生不嫁。父母死后,“寝毡枕块”守墓三年不懈怠,她的孝道感动上苍,成了神仙。东汉时刘秀在河北遇险,得到她的神助,后被封为孝感圣姑。圣姑庙平时香客不断,初一、十五香客如潮。路阻庙满。清康熙二十六年县志对庙的香火盛况记述“燕赵齐鲁之民,虽千百里之远,致香火者如织”。每年五月、九月两次庙会,周边各县及全国各地香客、商人济济,文化活动、物资交流非常活跃,对安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经发展都曾起过积极作用。这个享誉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于1945年毁于日寇侵略的战火中。2007年8月14省文物局批准同意在原址上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复建。从2009年3月开始,历时近两年的修复工程于2012年底这座巍峨耸天、雄壮古今的省保文物呈现在世人面前。复建后的孝感圣姑庙,分为山门、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工”字形大殿和观稼亭。东西配殿分别叫做“娘娘殿”和“财神殿”,核心建筑“工”字大殿由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前殿横亘,中殿束腰,后殿宏伟,整体结构如同一个工人的“工”字。前殿左右分列五尊武士,中殿东西各设立了30尊神位,就是人们广为人知的“六十甲子”。后殿是孝感圣姑庙的核心地——孝感圣姑的参拜殿,圣姑端坐神台,大姑左右两侧的二姑和三姑也如大姑一样,保佑着人们的幸福和安康。大姑、二姑、三姑前面有六位侍女打理照顾着三尊先圣。整个工字大从入门的东侧绕殿一周的彩色壁画详细介绍了圣姑的故事。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就是教育我们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成为后人耻笑对象。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安平人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尊敬别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的责任安平县人民具有孝道的传统美德。圣姑的孝道感天动地,流芳百世。几百年来影响和教育着这里的人民。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义,为人诚恳。家庭与社会和谐安定。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百业兴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战鹰:老家距安平很近,但不知道还有这庙,下次回去一定看看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