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变腐败便车,谁来埋单?(四月维夏)
发布时间:2014-06-24 16:17 阅读量:180 日记本:《个人日记》
近日,河南新安一名公车司机在不到一年间骗取公款47万被判10年6个月的消息,使公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6.12 网易新闻)
机关单位的公车司机是为了满足公务出行要求而存在的一个庞大群体,却因其丰厚的灰色收入,牵线搭桥的不二人选,领导面前的“大红人”等各种原因,让这个原本普通的职业被戴上了高帽子,跃身成为“司机领导”,也是大部分人愿意托关系、走后门来争当公车司机的最大的诱惑点。
然而随着中央连续出台多项禁令,各种旁门左道几近绝迹,灰色收入的大幅减少,让不少机关单位的公车司机陆续选择辞职,由此现象折射出的是部分公车司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劳动所得的工资而来,其不良动机可谓是昭然若揭。笔者认为,公车成为了腐败便车,公车司机变身成腐败牵线人、合伙人,长期性的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约束限制,有效地防止了“车轮上的腐败”,同时,也是对公车司机的一次重新洗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其实不仅仅是公车领导,只要和领导人沾上边的,从笼络领导干部的家人到附和领导各种兴趣爱好,行贿人总能拥有敏锐的感知力,并极尽各种可能手段见缝插针,剑走偏锋,大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势,这不得不说是对领导人巨大的考验,因为不管能力再强,职位再高,权利再大,一个人总会有软肋,而当行贿人抓住弱点软硬兼施时,想要抗拒诱惑确实不易,高处不胜寒,时刻保持理性思维和清醒的头脑是为官的重中之重。而在处置寻租裙带关系的时候,不但要对领导干部及涉案人员严查,也应对行贿者依据行贿数量多少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才能够同时给“权钱交易”的双方警钟长鸣的危机感。
公务用车变腐败便车,谁来埋单?(四月维夏)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