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碜”县委大院“体面”真诚为民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在中国,县级行政单位是地方政权的基础。而中国有多少县,就至少有同等数量的县委大院。在这些县委大院中,有不少是破旧的矮房子,有些甚至从新中国成立时起沿用至今。尽管县委大院不太“体面”,但这些县也没把住上好房子太当回事,而是将搞好群众生活视作最大的“体面”。(6月18日 人民日报)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办公,心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办公条件跟当地生活条件差不多,那么就可以随时想到发展水平还不高,老百姓还过着苦日子。反之,在一个豪华的办公室中,很难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
毋庸置疑,政府的形象怎么样,不是取决于办公大楼有好豪华,多气派,而是是否心系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寒碜的大院里办公,把钱用在了民生事业上,如每个乡镇都有环境优雅的养老院、村子里水泥路修道村民家门口……这样的办公楼才让政府形象更美。
与一些地方动辄花费数亿元修建的豪华大楼相比,这些“寒碜县委大院”可谓简朴之极,寒酸之至,可为什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老旧的县委大院不仅是“最美”,反而暖人心,关键原因是人们对奢侈浪费之风的不满,对践行群众路线走形式主义的不满,更是不满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悖逆。
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用在民生事业上。这种执政为民的意识,为人民做实事,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是真正地把民众的利益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从外观上看,这些老旧的办公楼陈旧简陋,很是寒碜,但却丝毫不会影响其内部运转的效率。他们不是没机会和财力改善办公条件,而是把可以用于改造办公条件的钱拿去办了教育、强化保障、发展农业等更要紧的事情。
“寒碜”县委大院虽外表不“体面”,但却真诚为民暖民心。只有饱含为民情怀,心怀群众,才能坚守艰苦朴素,才能为民办实事。只有坚持把群众利益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寒碜”县委大院“体面”真诚为民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