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

发布时间:2014-05-28 17:43 阅读量:364 日记本:《个人日记》

刘克庄“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张先“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柳永“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欧阳修“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过往的岁月如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蓦然回首,只剩离愁别绪。

记得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昔时的年少与风流,爱上层楼,不识愁滋味,壮心不已;而今白发苍苍,悲欢离合总无情,怎回首?

情逢今朝,有几人不潸然泪下?正如张先所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天行有道,而人世无常。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伊人昔日的美丽与相恋的温馨甜蜜,海誓山盟;而今的伊人远逝,惆怅悱恻,孤独怨愁。今昔对比,滋生出无言的失落感与酸梅的味道。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愁不堪言。

崔护《题都城南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本事诗》载: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之,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娇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固题诗于左扉……

若是如此,何必曾相见,喝下的只是满腔的思念与遗恨。

少时的易安居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单纯天真,无一点粉饰,一只轻舟,一壶酒,一片藕花,一滩沙鸥,便把那颗童稚的心湖填满;可是婚后的生活要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要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回首,少年的梦已远逝,生活的绚烂已褪色,周遭的一切满目狼藉,被束缚的只是一个永恒的过往。

但李后主最悲催了,一国之君,国破家亡,却手无缚鸡之力。一曲亡国之音,洗净千年往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他虽“不恤国事”却“谙声色”,此阙绝命词,读之情感为之沉醉,心灵为之激荡,神情为之痴狂。他刻骨铭心地写出了人类心灵深处共同的情感涟漪,历经岁月沧桑也不会褪色——爱恨情仇与孤独寂寞。他的这种缠绵悱测的情感,恰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愈思之,越难忘。

一曲《相见欢》字字千金,寥寥数语,道尽人间惆怅事。《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国之主,忽为阶下囚,境况一落千丈,真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无言之哀,胜江河滔滔不绝。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新愁旧恨;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满院清秋,一枝梧叶,勾出秋声阵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记忆里最牢固的过往,应是那封锁你情感的围城,洗尽铅华,还是曾经的悲欢离合离愁别绪扎根在最深处……

回首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