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思念胡耀邦

发布时间:2014-05-14 17:28 阅读量:276 日记本:《个人日记》

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个名声。”这是前年在胡耀邦诞辰90周年的时候由他女儿满妹写的《思念依然无尽_回亿我的父亲胡耀邦》一书的导读,让人感慨。

我听到胡耀邦这个名子是在儿时。那时父辈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家乡大旱,颗粒无收。恰在此时胡耀邦到安康调研,看到成群结队的逃荒讨饭人流,成片被扒皮食用枯死的树木,他心情十分沉重,采取两条果断措施,先抓生产后抓革命、一人一口三十斤毛粮。在安康人民流传着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胡耀邦救了我们的命。从那时起胡耀邦的名子就铭记在我心中。

老实讲,对胡耀邦的个人历史,以前只是听说没怎么注意过,尤其是对他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知之甚少。改革开放之后,真正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两样:一是平反冤假错案,一是说他讲话比较随便。尤其是后一条,似乎是当时周围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

我其实是很喜欢看回忆文章的。历史,要从教科书和历史专著中去了解,一是枯燥,二是参杂的观点太多,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要客观不那么容易。回忆文章,虽然也会参杂个人因素,但因为往往都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会比较生动,大多还是真情流露,所以即使有个人主观的东西,读者也差不多可以分辨出来的。

满妹的回忆,确实告诉了读者很多过去至少为我所不知的故事。很多细节也很生动,特别是书的前半部分,写得流畅而有激情,读来也轻松;比较而言,后半部分可能是政治性强,很多事情又比较敏感,稍显生硬。

以我有限的了解和感觉,胡耀邦实际是个有真性情的人。正像在追悼会上,他家属的挽联中所概括的那两句话那样:光明磊落,无私无愧。看了这本回忆录,他的这个特点更是跃然纸上,很多细节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真性情,所以,在他当政的那段时间,连我这样的青年都已听到社会上传说他讲话比较随便。当然,说这话的人,显然不是从正面来做评价的;作为领袖人物,讲话随便,当然不会被看作是优点的。

大约作者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所以在书中多次委婉地对作了些解释。比如在第十章第九节中开头一段就说:陪同过父亲视察的人说:耀邦同志在视察期间,很少随意发表意见,总是先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听汇报,搜集资料,重要的讲话总是与随行的同志商量,然后才谈观点……解释归解释,性情中人,讲话相对随便一些,完全是可能的,关键是有没有讲错话,以及有没有因为讲话随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显然是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浮沉宦海,真性情实为大忌。特别是在残酷的党内斗争中,本来是做人的一个优点的,到这里就成了一个招来麻烦的巨大缺点,一不留神就会置自己于劣势和困境。这从胡耀邦起伏跌宕的政治生涯中,多少可以看出点道道来。

一个人要活明白,不容易,要装,也很难。一张嘴、一提笔,大致就能让人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来的。

胡耀邦应该是活明白了的人,而且还有道德,这对于一个“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的人来说,尤其难得。

无尽思念胡耀邦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