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交通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一、自然状况:
周至县距西安市区78公里,北部是关中平川;南部是秦岭山脉,境内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辖9镇13乡37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灌溉面积53万亩),全县总人口66.2万(农业人口5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9。人口出生率为12.3‰,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5.8‰。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16人,县内有108,310国道。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公路网四通八达,十分发达,汽车运输便利。
二、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㈠.主观原因: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死亡300人。公安部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行使,疲劳驾驶和逆向行驶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从事长途客运的运输企业和车主来说,要禁绝超载和超速行为,莫让金钱冲昏头脑,才是当务之急。
1.两轮摩托车违章载人,超速行驶易引发交通事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两轮摩托车在农村发展较快,不少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差,为了出行快捷方便,摩托车便承担起接送任务。不少人自学成才,既不考取驾照,也不办理牌照,随心所欲在马路上穿行。县乡道路的临时车站处,常聚集了一些两轮摩托车载人赚钱。甚或有的人在路上飚车,速度飞快,更有甚者,两轮摩托车后座上竟超员载人。譬如:2003年“7.22”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撞在客车上,摩托车上载有2名乘客,一名乘客和摩托车司机当场死亡,另一乘客被送往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无独有偶,2003年“9.22”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与大货车相撞,致使1人死亡,2人受伤,而摩托车上竟载有3人。
2. 货车超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譬如,2004年“3.28”交通事故,一重型卡车撞到了路边的山神庙上,造成3死1伤,该车核定载重量为12.3吨,却装了52根重约30多吨的钢锭,由于严重超载致使刹车失灵才引发了事故。
3.客车超载、车速过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
譬如,2004年“11.27”特大交通事故,造成26人死亡、15人受重伤,31人受轻伤。出事时大巴车上实有乘客72人(包括司乘人员),而该车的核定载客数仅为51人,超载率超过40%。经鉴定该车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条及相关规定,夜间行驶以及遇有雨、雪、结冰等气象条件时,时速不应超过30公里,也就是说出事时肇事大巴时速超过规定一倍。
4. 农用车违法载人,高速行驶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由于农用车价格低廉,发展较快,一些农用车,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加之车况差,由此,引发的三轮车、四轮车肇事持续增长,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比例高。譬如,2011年“4.6”交通事故,一农用三轮车载有15人(6男9女,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73岁),因车辆违法载人、高速行驶,采取措施不当使车辆侧翻,致使4人当场死亡, 1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10人受伤,造成5死10伤特大交通事故。
5. 违规越线超车也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譬如,2010年“8.19”重大交通事故,导致1死18伤。
经周至县交警大队交警初步推断,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客车司机违规越线超车,加上雨天路滑,直接导致两车迎面相撞。
6.醉酒驾车,超速行驶也是交通事故的元凶。
譬如,2007年“8.9”交通事故,造成2伤,就是由于醉酒驾车,超速行驶酿成的事故。
7.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
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大量存在。
8.查验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譬如,2004年震惊全国的“11.27”特大交通事故。事发后,通江县检察院派人调查后,对通江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工作人员向娟、通江县运管所副所长兼客管站站长熊中鸣分别以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立案侦查。2005年1月15日,四川巴中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公司158车队17名在此起交通事故中负有相关责任的人员也给予了党纪、政纪及经济处罚等处理。其中,158队经理张俊被撤职,副经理李中国被免职,158队通江车站站长汤晓被撤职,副站长徐玲玲被免职。
9.交管人员对突发情况处置不当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譬如,2009年3月9日上午10时许,县交通局交通运输管理站尚村分站刘广奇等6名执法人员在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运营专项治理活动,查扣违章营运车辆过程中意外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这起交通事故就是交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突发情况处置不当引发的一起事故;再如,2011年“4.18”交通事故,一货车诡异超载闯关 ,而设法拦截的路政人员却将矿泉水瓶砸在了货车司机脸上,导致车辆翻车,造成4人受伤。
㈡、客观原因:
1.天气因素:譬如,2010年“8.19” 重大交通事故,导致1死18伤,其中就有天雨路滑的客观因素;2011年“12.11”交通事故,导致1人死亡,就是因道路结冰难刹车引发的。
2.刹车失灵:2011年“4.6” 农用三轮载人翻车事故,造成5死10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刹车失灵。
3. 驾驶员的培训管理存在漏洞,现在有不少驾驶培训机构只是见钱眼开,培训或考试都是装腔作势,走个过程而已,由此催生了许多马路杀生。
4.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装备落后,平均每名交警要管理近75公里的县乡道路,与艰巨繁重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极不适应。从而导致乡村不少人购买摩托车、三轮车、四轮车后,不能及时考取驾驶证,无证到处乱骑乱开。
7.科技管理手段差,缺乏先进设备,一些事故频发路段如108国道尚村、终南等人流密集地段无电子监控设备,主要靠人管。
8.道路交通工具安全技术水平总体还不高,摩托车、上道路行驶的三轮车等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占较大比例。
9.道路整体安全技术水平较低,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不完善。
10.交通运输市场机制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运输车辆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管效果不明显,仍存在薄弱环节。货运车辆盲目发展,无序竞争,超限超载现象普遍、屡禁不止。
11.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研究不深,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办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地方、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道路交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在一些地方还非常薄弱。
12. 乡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由于宣传只限于交警自身,交通安全宣传没有形成社会氛围,好多农民不懂交通法规,毫无安全意识可言。从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三、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㈠ 交通违章:
在县乡道路交通管理中,违章现象较为突出的行为有:
1.无证驾驶;2. 货车超载;3. 农用车载人;4.超速行驶;5.逆向行驶; 6.酒后驾驶;7.违章超车;8.违章会车;9.不按规定让行,行人横穿车行道;10.报废车行使。
㈡ 交通事故特点:
从2002-2012年我县境内道路上共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来看,其主要特点是:
1.是营运车辆交通事故数量大。
2.是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防护水平低的路段事故突出。
3.是108国道周至境内乡镇地段交通事故仍然较多。
4.是私用车辆交通肇事上升明显。
5.从时间分布看,白天为高发时段,凌晨次之,晚上发生率较低。
6.从路段分布看,事故频发段为尚村、终南、司竹;马召、环山路次之,翠峰、青化、周城、南环路均有事故发生。
7.从肇事车辆分布看,货车事故率最高,两轮摩托车、客车、三轮车、砂石车次之 ,小车事故率较低。
8.从事故发生形态看,正面相撞,尾随相撞是事故形态的主要表现,且事故频发率高,死亡率高。
9.从事故的性质分析,肇事后,不报案逃逸的占多数。譬如:2002年“7.21”,2004年“5.2”,2007年“8.9”,2008年“4.4”,2012年“2.10”等交通事故,皆是肇事逃逸事件的典型代表。
四、有效做法:
1. 在2010年春运来临之际,周至交警大队于2009年12月17日开始采取六项举措全力开展冬季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① 是对辖区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分析,对症下药,全身心投入冬季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② 是各中队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集中整治超速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客车校车超员载客、摩托车超员载人等,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放过;
③ 是各中队以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为重点,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隐患点段等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认真查找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坚决不放过一个疑点、不留下一个死角;
④ 是强化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安全管控,完善恶劣天气下交通管理工作预案,确保雨、雾、雪等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⑤ 是坚持以提高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全力营造人人关心交通安全、人人维护交通安全的良好局面;
⑥ 是严格执法,做到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确保执法规范和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效果显著。
2. 2010年11月3日周至交警大队深入开展“推动科学发展、打好两个翻身仗,建设人民满意金周至”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①加强了队伍建设,开展了共产党员示范岗活动,先后连续侦破一批交通肇事逃逸案。 “5.9”“1.3”“7.26”“8.13”“9.5”等10多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深得百姓信赖和爱戴;
②加强了辖区路面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大队克服西宝高速分流期间辖区车流量猛增带来的管理困难,主动协调公路、交通、安监和沿线乡镇村组等多方力量,加大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刷写交通安全宣传墙体广告20条,增设仿真警察4个,设置大型交通安全减速标志牌3面,安装价值20余万元的智能卡口一处,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3万份,逐步将107省道环山旅游路打造成文明示范路段。
③针对108国道司竹、终南、尚村段由于严重超载的重型货车“前四后八”疯狂驾驶给群众带来的威胁,由新组建的直属中队集合集中整治“双十乱”行为进行不定点、不定时巡逻管控,先后查处违法行为400余起,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④成立了城区女子交警中队。16名女交警英姿飒爽,在县城指挥交通,规范有力,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⑤“大宣传”和“大情报”警务战略稳步推进。针对工作实际,办公室、车管民警发挥宣传主力军作用,乐为一线民警加油鼓劲,结合公安部“五进”宣传活动,接连在《人民公安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西安日报》、西安政法网等媒体刊发稿件,大队与县电视台联手开办新闻板块节目《红绿灯下》每周两次新内容,这些“亮点”宣传,扩大群众对交警辛苦工作的认同、支持、配合,和谐了警民关系。大队在警务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信息上报工作,2010年以来,周至大队交警的信息排名连续5个月全西安市交警系统郊区县第1名,县局的信息工作由五个月前的第29名,上升至现在的第5名。
3. 2009年3月11日,周至县人民政府对县交通局交通运输管理站尚村分站刘广奇等6名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有关问题进行了紧急通报。为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县政府体提出6项要求:
①要求县交通局对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整顿,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教育,迅速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活动;
②要求各行政执法单位要认真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③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管理力度,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执法人员岗前培训考核制度;
④要求彻底清理整顿临时工、合同工执法的问题;
⑤要求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坚决杜绝随意执法、越权执法和执法权滥用等问题;
⑥要求执法人员要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
4. 2012年9月5日周至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周至县集中整治“两客一危”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5. 为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2012年9月21日县政府决定成立了周至县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协调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武周等9人组成,刘武周任主任。
五、对策和建议:
1. 建立群防制度。乡镇村都要建立由交警参加的专门组织,抓好并强化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2.增强户籍化管理,在乡镇村设立交通管理警务室。交通民警实行驻村责任制,负责交通安全教育,车辆管理等,并进行跟踪考核。
3.在乡镇成立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使乡镇政府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日程,纳入文明村,文明户评比中,作为一票否决内容。
4.增加科技管理投入,设置电子监控设备、电子提交设备、自动监测设备和无线电通讯设备。
5.增加警力,加强公路巡警中队建设。每30里设1个中队 ,每个中队设5人左右,以强化乡乡县乡道路的管理能力。
6.加强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的建设。
7.加强公路巡警中队值班备勤和事故处理工作,晚上和节假日,双休日,中队都有2人值班,其余警力备勤。对西宝公路进行24小时监管,做到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另外,在中队再配备2名事故处理员。对发生在辖区内的交通事故,先期进行现场勘察。
8.强化各种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制定《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处置预案》《交通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快速救援预案》《治安刑事案件先期处置预案》《各警种联系制度》等,并每年组织2-3次事关预案的演练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巡警中队的实战能力。
9.强化货车、客车、摩托车、农用车超载超速的管理。每逢集市,各中队集中警力,严格查处超载超速问题,尤其是摩托车、农用三轮车超员载人问题,一经发现,予以取缔,决不手软留情。
2013年4月25日
周至县交通安全状况调查报告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