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选注6封)--曾国藩: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242----曾国藩:“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写信告诫纪泽,“尽其在我,听其在天”是养生之道,即便读书也应当适度,不能太过头。
原文摘录:
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1]”二语,即养生之道亦然。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2]。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3],即读书用心,亦宜检约[4],不使太过。余八本匾中,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又尝教尔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此外,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
注解:
[1]、尽其在我,听其在天:要办的事情尽力不尽力在我,办成办不成听天由命。
[2]、因节啬(se)而自全:因为节俭而保全自己。
[3]、非独食色之性也:不只是在饮食、女色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4]、亦宜检约:也应当约束自己做到适度。
1250----曾国藩: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2],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纪泽、纪鸿写信,要他们尽量不要恼怒,欲望要有所控制,在家要养花种竹,出门要游览山水,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原文摘录:
古人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惩忿即吾前信所谓少恼怒也,窒欲[1]即吾前信所谓知节啬也。因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
注解:
[1]、窒欲:控制欲望。
[2]、晦日:每月最后一天。
1265----曾国藩要曾国荃假满即出山
同治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澄弟沅弟写信,说明局势纷乱,劝沅弟出山,为朝廷效力。
原文摘录:
天下纷纷[1],沅弟断不能久安,与其将来事变相迫,仓卒出山,不如此次仰体[2]圣意,假满即出。余十五之信,四分劝行,六分劝藏,细思仍是未妥。不如兄弟尽力王事[3],各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终不失为上策。沅信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层工夫。此处有定力[4],到处皆坦途矣。
注解:
[1]、纷纷:大乱。
[2]、仰体:切望体会。
[3]、尽力王事:尽力为皇上办事。
[4]、定力:百折不挠的意志。
1266----曾国藩:置祸福毁誉于度外坦然做事
同治五年正月初六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沅弟写信,嘱咐他出山要将毁誉祸福置之度外,坦然去做就行了.
以各省用事之人言之[1],军事将见日坏,断无日有转机之理。沅弟假满出山,与各邻省督抚共事,亦必龃龉者多,水乳者少。然吾兄弟受厚恩,享大名,终不能退藏避事,亦惟循[2]沅前信所言,置祸福毁誉于度外,坦然做去,行法俟命[3]而已。
注解:
[1]、以各省用事之人言之:而各省做官的人都说。用:任用。事:职业。 [2]、亦惟循:也只有遵循。
[3]、行法俟命:按法令制度办事听天由命。俟(si):等待。
1267----曾国藩: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澄弟沅弟写信,嘱咐他即使上天的意志也不能只有宽容而没有狠毒,王政不能只有恩泽而没有威严。
原文摘录:
……天道不能有舒而无惨[1],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注解:
[1]、天道不能有舒而无惨:上天的意志也不能只有宽容而无狠毒。
1268----曾国藩:写字有一个困惑---长进-再困惑-再长进的过程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儿子纪鸿写信,说明写字有一个困惑---长进,再困惑,再长进的过程。不只是写字,凡是做事,都有一个极困难的时候,只要能闯过这一关,就成功了。
原文摘录:
临帖宜徐[1],摹贴宜疾[2],专学其开张[3]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行进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4]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注解:
[1]、临贴宜徐:贴同帖,照着字帖写应慢。
[2]、摹贴宜疾:套着字帖写应快。
[3]、开张:笔势。 [4]、不特:不但。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二十六日曾国荃调任湖北巡抚。
9月3日--(选注6封)--曾国藩: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