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选注6封)--读书在有恒二字上痛下工夫

发布时间:2013-11-24 20:17 阅读量:280 日记本:《个人日记》

1220----曾国藩祝贺侄儿纪瑞取得县试第一名

同治四年五月初五至初七日连接三道谕旨,令曾国藩统带各军星夜出省,赶赴山东督剿。

五月九日曾国藩接奉谕旨,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所有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皆归节制。

五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在金陵给澄弟、沅弟写信,祝贺侄儿曾纪瑞取得县试头名秀才。

原文摘录:

纪瑞侄得取县案首[1],喜慰无已[2]。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3],切戒骄奢二字,则家中风气日厚,而诸子侄争相濯磨矣[4]。

注解;

[1]、纪瑞侄得取县案首:纪瑞,曾国荃长子;县案首,县试第一名。

[2]、无已:没有休止。

[3]、为人与为学并进:做人与做学问并进。

[4]、急相:争相。濯(zhuo)磨:洗涤磨砺。矣:语气词表示命令或请求。

1221----曾国藩教导儿子常用勤俭二字勉励自己

曾国藩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动身起程,到山东镇压捻军。闰五月初九日,在赴山东途中的清江浦给纪泽、纪鸿写信,说你们在家侍奉母亲,一定要用勤俭二字勉励自己,待人接物要谦虚谨慎。凡是显贵人家,不勤勉不节俭的,在家眷中察看一下就完全暴露无遗了。我在家时,对妇女门的奢侈好逸深感忧虑。你们两个人要立志支持门户,也应该从对家中的教导开始。

原文摘录

尔等奉母在寓,总以勤俭二字自惕[1],而接物[2]出以谦慎。凡世家之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余在家深以妇女之奢逸为虑,尔二人立志撑持门户,亦宜自端内教始也[3]。

注解:

[1]、自惕:告戒自己。

[2]、接物:待人接物。

[3]、亦宜自端内教始也:在这方面也应当从教育内眷开始。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1225----曾国藩教导儿子作诗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曾国藩在赴山东途中的临淮,给儿子纪泽、纪鸿写信,告诉他们写诗文应注意的问题。

原文摘录:

前所示有气则有势[1],有识则有度[2],有情则有韵[3],有趣则有味[4],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

注解:

[1]、有气则有势:有文气就有文势。

[2]、有识则有度:有见识就有高度。

[3]、有情则有韵:有感情就有声韵。

[4]、有趣则有味:有意向就有味道。

1226----曾国藩:面对非议只可付之一笑

同治四年六月初五日,曾国藩在赴山东途中临淮写信,劝导弟弟们,建立了大功,受到怀疑、诽谤,即使圣贤也免不了心中抑郁、满腹牢骚。然而毕竟大功告成,心里终究可以怡然自得,对非议只可付之一笑。

原文摘录:

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1]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2]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注解:

[1]、悠悠疑谤:众多怀疑诽谤。

[2]、疑忌:怀疑忌妒。

1232----曾国藩:少年文章总贵气象峥嵘

同治四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补授山西巡抚,以病未痊愈为由,不肯赴任。

七月初三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儿子纪泽、纪鸿写信指出,少年时代作文,要讲究气势。

原文摘录:

至于纯熟文字,极力揣摩固属切实工夫,然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东坡所谓蓬蓬勃勃如釜上气。

1233----曾国藩:读书从有恒二字上痛下工夫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曾国藩在徐州军营给儿子纪泽写信,教导他趁年轻,读书要在“有恒”二字上狠下功夫。

原文摘录:

(余)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然已晚矣。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9月2日--(选注6封)--读书在有恒二字上痛下工夫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