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晚上九点半的争吵暴露了什么?
初秋的青岛,晚上有丝丝凉意,但让人感觉分外舒适,如果不是得回家睡觉,估计再在公园溜达半个小时也无所谓。不远处的电视塔,灯光璀璨,在夜色中如梦幻的童话,矗立在城市的中央。整个城市看上去静谧温馨。
漫步回家时,隐约听到吵闹声,走近了,是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和一个七八十岁老人在争执。大概的意思是这么晚了老人还在楼下聊天影响了她们睡觉。双方越骂越凶,越骂越难听,后来老人在其她人的劝阻下骂着离开了,中年妇女也边骂边关楼道门。
平静的夜晚,被两个人的争执所打破。老人,睡觉少,睡得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可能第二天得早起。如果年轻人能平心静气地和老人家说下,相信双方不至于如此大动肝火,如此一吵,两个人都一肚子气愤,更加难以入睡了。而且带着恶劣的情绪睡觉,也大大降低睡眠质量。科学家做过实验,人在愤怒时体内产生的毒素能毒死一只小白鼠。
恰好,早晨上班的途中,听到一则新闻,大意是旭日阳刚小区内开车与人争执的事情,百度一搜,版本好几个,至于当时情况,我无从知晓,没有亲眼见,就没法客观评价。不妨说身边的事情,生活中你我身边也会遇到一些车,只要挡了他的路,他就疯狂按喇叭……
晚上的亲眼所见和早晨新闻的道听途说,不禁让人有所思虑,两个事情虽无任何关联但暴露的问题是一样的。现代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社会阶层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社会物质丰富了,但人们的精神却空前紧张了,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人们在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往往就会焦躁不安。而且。平时承受压力时,缺乏疏导压力的方式,故而常见的生活中的琐事,会成为发泄压力的突破口,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无可挽回,因为小纠纷闹出人命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在缺乏安全感的大环境中,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会条件反射地启动,甚至变得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利益为绝对核心,人与人之间变得“零容忍”。如此来看,就不难理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也不难理解三十万元的葡萄被众人哄抢的事件了。货车的司机在流泪,因为被抢后可能倾家荡产,但众人全然不顾交警的阻拦,从报纸拍摄的抢葡萄现场照片来看,抢葡萄者脸上呈现出“丰收的喜悦”。一方有难,八方来抢。成群结队,交警难挡。管你流不流泪,管你是否悲伤……。这不是神话传说,是前不久刚刚发生在兰州高速公路上的的事情。
一个国家道德的底线是法律,法律是最后的屏障,而如今,部分人的行为、部分的社会现象,突破的不仅仅是道德底线。在谴责的同时,我们是否都应该反思下自我,是什么导致了如此现象?我们自身有没有参与和助长生活中类似不文明、不道德的社会现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爱人,就是爱己。
谨以此文,三省吾身
2012-9-11 08:57分
【生活随笔】晚上九点半的争吵暴露了什么?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