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民间艺人邢序鸣
1992年撤区并乡后,担任和县城南乡政法委专职书记的我,因公经常到沈朝行政村支部书记陈朝发家的西王陈自然村,因而有缘认识了住在该村的民间艺人邢序鸣。陈书记介绍说,此人不凡,能讲会道,能写会画。但邢序鸣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因为他长得“太够意思了”:中等身材,年过半百,颈脖粗短,脑袋肥硕,黑不溜秋,穿戴邋遢,眼睛虽大,却有些斜视,仿佛看不起任何人似的。谁知在看了他家的中堂山水画后,尤其在看了挂在墙上的几幅字画条屏后,心里不禁怦然一动,哇,若这些书画作品果真出自此人之手,真是“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了。后来通过几次接触,我终于对邢序鸣有了逐渐明晰的了解,并和他建立起无话不谈的往年交。
邢序鸣,艺名邢静,祖籍和县历阳镇大邢村。1942年11月13日出生于历阳镇望江集。父亲邢起,听说曾当过国民党和县政府的警察局长;母亲武秀英怀他七个月时,父亲病逝,他便成了背父子。所以单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没得到一次父爱,饱尝了生活中各种苦难和艰辛,当然这些坎坷的经历也为他今后能独立生活敢于挑战困苦叱咤社会风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邢序鸣九岁上学,十八岁辍学,十九岁拜和县著名大鼓说唱艺术家周保仁先生为师学习大鼓说唱艺术。他虽貌不惊人,但悟性特高、天资聪颖,加上勤学好问,所以从1962年20岁起就能一人背起大鼓走村串乡到处演出,其足迹踏遍了和县城乡各地。由于当时的农村文化生活极其贫乏,所以他每到一地都深受各村各队社员的热烈欢迎,他的传统节目是古书《月唐传》和《五梅七枪反唐传》等。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仍然偷偷地下乡巡回演出,所以成为当时巢湖地区典型的“黑艺人”,经常遭到造反派们的打击和迫害,当时将他拖出去挂牌子、戴帽子、游乡游街登已成了家常便饭。但是有的生产队队长为了能听到他那抑扬顿挫嘴皮子利索的大鼓书,竟敢阳奉阴违冒着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危险,想方设法花钱邀请他进村,时间短的能说上三五天,时间长的能说上一两个月。邢序鸣极善于察言观色,能从听者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中,巧妙地发现自己说唱段子有无吸引力,并能随时调动浑身解数来调节情节,将故事说唱得险象环生步步紧扣引人入胜。为此,有些性情率直的农民竟然无视“封资修”和“大毒草”的“毒害”,大骂前来干涉搅局的公社干部。当时邢序鸣走到哪都像众星捧月般地很受抬举,一个壮劳力一天只挣到几毛钱的工分,而他一天一晚能挣上五六块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入人心,年近不惑的邢序鸣像飞出牢笼的小鸟,立时焕发了艺术青春,重新背起大鼓,开始他新的说唱艺术。他边说唱边访友,曾分别拜访了芜湖说唱名家马玉璋、南京著名大鼓说唱表演艺术家高德标、樊茂祥等,自然成为和县大鼓说唱艺术的领军人物,其艺名远播大江南北。他此时的说唱节目最受欢迎的是《四十八号电台》和《51号兵站》,炉火日见纯青,因而经常受到和县文化馆的邀请,多次参加全县文艺演出和调演,极大地丰富了和县民间说唱艺术。如1985年为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他说唱表演了《四十八号电台》;1989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他说唱表演了《东北血案》等,因而他的说唱天才名闻遐迩,于是干脆将大鼓书场先后开到了巢湖、芜湖、宣城、泾县、马鞍山乃至南京、扬州等地。
邢序鸣在弘扬和县说唱艺术的同时,也爱上了书画艺术。在书法方面,他先后临摹过苏东坡、米芾和于右任等古今名家的碑帖,后又选临了1982年策划创办中国第一所书法高校——无锡书法艺专首任校长、当代江苏著名书法家吴炳伟先生的《古今名诗书法》,故书艺大进。在山水画学习和创作方面,他的路走得较乱,可谓见到“好看的”就临习,反正每天潜心琢磨,笔不离手。他说,我只要一提起笔,心里就非常舒服,就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他的字画虽没登过省市一级的大雅之堂,但在和县县城和南乡一带却小有名气。每年春节来临,邀请他画中堂、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2006年,年近古稀的邢序鸣终于用勤劳的汗水换来了他书画创作的艺术春天,被和县天门山书画研究院吸收为正式会员。
和县民间艺人邢序鸣的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