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本土文化】(原创)

发布时间:2013-07-14 09:30 阅读量:448 日记本:《个人日记》

最近的一些日子,在纷繁庞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中,我总是沉浸在我个人的小天地中,有一种情结在我心中氤氲弥散:喜欢探访婆娑的左公柳○1,神游静谧的也迷里○2,问询千年的草原石人○3;喜欢感叹岑参“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的奇情异彩,倾心王洛宾可克达拉之夜婉转的琴声,钟情杨牧○4辽远的地平线;还喜欢徘徊哈萨克族牧人“塔玛牧道”○5的沧桑里,回望土尔扈特人首领渥巴锡○6东归的眉宇间, 醉倒自“盛京”远徙而来的锡伯特○7官兵的毡房前;以及那广袤的古尔班通古特、巍峨的乌尔卡夏、静静的那木郭勒○8、金色的胡杨、万顷的沙棘……哦,太多太多,我无需赘述。是他们让我感受到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生命感悟,也给予我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这是怎样的一种情结呢?我不能给出准确的定义,我只知道它们更能引起我的共鸣,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存在于我的眼前身边,还轻轻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深深烙刻在我灵魂深处,怎么概况呢?姑且称之为“本土文化”吧。

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接触的文化教育,“本土文化”就如同我们家乡在国内的边远位置,往往都被边缘化或者忽视了,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虫草动植一直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许多的美丽传说,历史故事都被湮埋于黄沙之中;我们常惊叹于许多的虫草动植或顽强的生命力、或艳丽的颜色、或轻灵的身姿却尴尬地叫不出名来;斑驳的岩画成了孩子们编纂神话的题材;古老的牧道刚刚引起人们的注意却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但我们明明知道,那些丰厚的历史遗存,那些神秘的荒漠古城,那些孤寂的内陆河,那些死死生生的胡杨林,那些斑驳的岩画,以及草原游牧民族亿万斯年形成的独特文明,仍然鲜活于世。当现代社会的文化元素不仅仅在中原、东南沿海甚至是我们这个西北边陲团场也越来越浓烈的时候,“本土文化”似乎更加孤傲失群,再一次成为人们觊觎向往、更加渴望纵情却似乎又无法感知、无法靠近的梦魇。

当谈及家乡点滴的历史故事时,人们茫然和不屑的神情让我开始担心,家乡会不会成为“文化沙漠”。然而我又笑我多虑,莫合台○9地区并不乏厚重的文化底蕴,一味地注重物质利益和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对本土文化不认识、不重视,从而造成的文化缺失和个性没落,表现出对文化底蕴认知的肤浅。才是我们的诟病!在我看来,一个地区的山川地貌就如同一个人外在的躯体,而文化底蕴则如同一个人内在的魂魄,如果丢失了文化,岂非成了行尸走肉!在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像沙尘暴一样弥漫的今天,连我们的表情都快要被复制和转载的时候,我们正逐渐丢失着个性,许多优秀的“本土文化”慢慢地失去了它的本质和意义,甚至在慢慢地消失和枯萎。我们的孩子,是否还知道塔斯提河畔孙龙珍○10的故事?我们是否还能叫出那天天都能见到的虫草动植的名称?当我们带着温情脉脉的眼光重新寻找,它们是不是可以由此而获得一种崭新的现代意义?

作为莫合台的一名文艺爱好者, 在信息文化复制时代的大背景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助,堆砌出这样一段文字不过是意图唤起人们的文化自尊,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珍视。“一己不知,何以知天下”, 我知道那些岁月所遗留下的本土文化,正静静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整理、知晓、继承,让我们去找寻身边的本土文化,以滋养我们的身体,做一个有根之人!

○1左公柳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塔城有左公柳。

○2也迷里古城遗址位于新疆额敏县境内,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在也迷里河南岸建都,故称“也迷里城”。

○3兵团第九师165团巴依木扎山间草原上,孤零零地伫立着一尊面向西南方的草原石人,石人高度约1.5米左右,当地人称为巴依木扎草原石人,据传这尊草原石人的原型是唐代西征时期的樊梨花,故又称樊梨花石像。

○4杨牧,新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诗作《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

○5每年新疆西北地区的哈萨克族等牧民,携一家老小用骆驼驮上全部的家当,驱赶着牛羊,往返于塔尔巴哈台山、巴尔鲁克山等夏牧场和玛依勒山冬牧场的牧道,被称之为塔玛牧道。

○6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公元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摆脱沙俄的压迫,东迁重返祖国故土,了却了土尔扈特人民心里的夙愿。东归后的土尔扈特部分别安置在今天的乌苏市、博乐塔拉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以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境内游牧

○7公元1764年初,清政府从盛京(沈阳)所属的7个城乡抽调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属共计3275人,迁伊犁驻防,这支西调队伍在额敏县城西北靠塔尔巴哈台山脚下过冬,该地因而得名为锡伯特(第九师166团)。

○8那木郭勒又名“白杨河”, “那木”,是蒙古语“安静”的意思,“郭勒”,是河的意思,加起来就是安静的河或者是静静的河。古老神奇的那木郭勒,发源于额敏县东北部吾尔喀夏尔山东南坡的孟布拉克巴斯,最终流入艾里克湖,全长184.1公里,是一条内陆河。

○9莫合台,“莫合”汉语中没有舌头打转的“乎尔”的发音,实为“莫乎尔”出自蒙古语,是“洼地”之意,指山麓阶地的地形,也可以叫盆地;“台”,蒙古语,“众多”、“聚集”,延伸为“地方”,“居住地”之意。莫合台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70团团部所在地。

○10塔斯提事件,是冷战时期中苏边界冲突之一。1969年6月10日,中苏边界西部地区的新疆塔城地区塔斯提河畔(巴尔鲁克山),苏联边防部队阻挠中国牧民的正常作业,引发冲突,中国牧民孙龙珍(女)被苏军开枪打死。附近赶来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还击,冲突升级。又称作孙龙珍事件。

2013-7-13

铁指兰花于莫合台

【寻根本土文化】(原创)的评论3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