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很多次看到这句话,很多次有不一样的想法。“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因为“必有邻”,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寂寞孤单的,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相依相伴。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此句说:“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我们交朋友总是喜欢寻找与自己性格相近、品德相类的人,于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对道不同的人,有时候多说一句话都是折磨。《周易•系辞上》有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乾卦》又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的也都是这个意思。在他们看来,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或者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志同道合的人们之间,或许时空距离很近,或许很远,但是不管是近是远,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唐诗人王勃曾有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想感情相通,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再远也亲近。大抵说的也与“德不孤,必有邻”意思相近。
在儒家看来,“人之初,性本善”,喜欢行善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比常常作恶的人要多,所以,只要你真心实意待人接物,就不用担心自己缺少朋友。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交朋友总是先修养好自己的德行,然后朋友不请自来。庸俗小人呢,他们与君子不同,他们喜欢用花言巧语的谄媚做法去诈取友谊,他们越是掩饰,他们越是暴露,这种人的丑恶嘴脸一旦暴露出来,总是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有人会说,小人也会找到情投意合的小人做朋友,但他们忘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小人是容不下小人的,因为他们德行不高尚。
所以“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行,而不是周遭的人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尽管在现今的社会中讲道德、讲原则,有很大的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例如,不给领导拍马送礼,升职加薪永远没有你;不陪客户吃好玩好,业务订单永远没有你;不找门路走关系,报批项目永远没有你……甚至现今讲道德、讲修养的人往往还会被人讥笑,被说迂腐、做作,甚至虚伪,又变相的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于是有人开始深思开始反问,为什么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我是不是做错了?我是不是真的迂腐、做作、虚伪?答案却是否定的。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即便在短时间内没有互相呼应的伙伴,但是时间长了总会有性情相投和抱负一致的人过来与他亲近。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讲的,不仅仅是一种对人生姿态的标榜,更是一种对融洽社会生活的追寻。虽然“德不孤”强调的重点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而,我们今天对“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更为普遍贴切的理解或许是,它不仅仅只讲述了一个提高道德修养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的人生需要被理解,需要被支持。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许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德不孤,必有邻”,只要自己不懈地追求,身边的人可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而远方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一定会给我们送来遥远的帮助和祝福。
这是一个孤独的年代,这又是一个觉醒的年代;这是一个落寞的年代,这又是一个崛起的年代;这是一个纷争的年代,这又是一个腾飞的年代……在孤独落寞中修养德行,在嘈杂纷争中觉醒腾飞,前路漫漫,必有万难,记住“德不孤,必有邻”,你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者:つ岁末、微凉
德不孤,必有邻的评论0条评论